《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7-27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作者:李策划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302   发布日期:2024-5-27

摘  要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虚拟空间,重塑了生产条件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了劳动方式,形成数字生产方式。数字生产方式通过变革制造业生产要素、重塑制造业产业链和畅通制造业循环,撬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字生产力,增强数字组织力,加强数字驱动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数字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特征,[3]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赋能作用,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4]数字经济通过加速产学研融合提升技术产出,[5]实现创造性破坏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6]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发展的叠加、放大和倍增效应,有助于充分利用两者规模优势和融合发展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变革生产方式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构建了数字虚拟空间,任何要素都体现在数字化的坐标中,把现实空间里的要素分解成0和1的二进制单位,表现为数据与信息。以数字虚拟空间为基础,数字经济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数字技术重塑生产条件。数字技术通过构建数字虚拟空间重塑劳动资料。在数字虚拟空间中,劳动的工具是数字技术,劳动的内容是收集、储存、加工和创造数据,劳动的结果是呈现出来新的数据和信息。因此,数据既是劳动资料,也是劳动对象。在数字虚拟空间里,生产的产品可以继续被加工形成新的数据产品,也可以被物化在现实空间中的生产过程中。数字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联通枢纽是劳动。

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平台,塑造新的生产组织条件。数字平台作为枢纽连接每一个用户,并通过信息网络触及到全球各个角落,扩大了生产的空间范围。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每一个用户都能通过数字平台参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数字平台成为串联经济活动的工具。数字平台通过把各局部劳动编织在全球网络中,并利用平台信息传递与整合优势,把分工与协作中的全球网络局部劳动整合为整体劳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数字平台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构成庞大的生态群落。一方面,数字平台双边市场发挥数字技术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能够快速搜集和匹配信息,满足长尾效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发挥数字平台的中介效应,为供需双方提供信用保障,降低交易风险。

数字技术变革劳动方式。在数字经济时代,知识和数据成为最主要的原料,并且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知识和数据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总结,是经验上的传承和观念上的创造,是非物质存在的。不像传统机器大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求劳动者拥有强壮的体力,知识和数据的获得和创新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尤其是从事研发和设计环节的劳动者,对脑力劳动要求更高,因为其决定了数智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在数字虚拟空间中,劳动过程就是收集、加工、处理和储存知识和数据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被称为数字劳动过程。

二、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

(一)数字经济变革制造业生产要素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数据要素推动生产动力变革。农业经济中,技术、土地和劳动构成生产要素组合;工业经济中,资本、技术、土地和劳动构成生产要素组合;数字经济中,数据、资本、技术、土地和劳动构成生产要素组合。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不同于传统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具有规模报酬递增、边际成本递减甚至是零边际成本的特点,从而推动生产动力变革,改变制造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数据要素赋能传统生产要素。在数字虚拟空间中,数据是一种资源,如果要把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要素,就必须把数据与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结合。数据在与其他生产要素交叉融合过程中,催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数字资本等“新资本”、智能机器人等“新劳动”、数字孪生等“新土地”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放大、叠加、倍增数据要素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不需要集中在工厂或在特定空间才能发挥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数据要素能够把数字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各种要素串联起来,以生产要素链形式作用于制造业生产各环节,实现生产要素空间分散化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数字经济提升创新能力。在数字虚拟空间中,数据串联起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整合研发创新资源,形成研发创新的新模式。企业通过数字虚拟空间搭建网络化、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把企业、产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研发创新资源整合起来,构建数字化研发生态,最大限度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协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封锁、攀升全球价值链提供契机。

(二)数字经济重塑制造业产业链

数字技术把生产任务不断解构,扩大生产分工,延长生产链条,并通过数字虚拟空间把生产活动组织起来,形成数字化生产生态。

数字技术进一步把劳动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分离开来,强化体脑分工,塑造“前生产阶段”。[7]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渗透到生产各个环节,如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企业生产组织、生产计划、销售维护等,而数据搜集、加工和处理的脑力劳动过程一般在数字虚拟空间中进行,从而形成“前生产阶段”。“前生产阶段”是脑力劳动与数字技术结合的阶段,重塑制造业产品生产环节、生产工艺,是制造业产品价值的决定阶段,是企业创新和产品竞争的主要领域。“前生产阶段”的竞争优势一般体现在知识产权上,而知识产权是以知识、信息、数据等形式存在的数字资源。一般来讲,数字资源能够被以较低的成本复制和传播,而知识产权则赋予数字资源以垄断性。因此,在“前生产阶段”的竞争优势能够通过知识产权不断累积,如果想要弯道超车,“前生产阶段”是关键。

“前生产阶段”提高制造业生产适应性。在“前生产阶段”中,虽然物质生产过程处于从属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生产过程不重要。物质生产过程中机器的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生产的适应性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制造过程具有标准化、规模化特点,一旦生产的标准和规则变化以后,就需要更换整个生产机器体系,而数字生产方式下智能化的机器更具有生产适应性,在生产的标准和规则发生变化时,只需要调整生产机器体系的参数,不需要更换整个生产机器体系。

数字虚拟空间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数字化生产生态。核心企业控制核心生产技术,主导分工生产链条,并且凭借“前生产阶段”的垄断优势,不断更新生产规则和标准,推动整个产业链进化。核心企业利用数字平台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掌握分工生产链条中各种碎片化生产信息,做出生产计划,并利用数字虚拟空间协调生产过程。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外围企业在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下组织生产,由数字虚拟空间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化的产业链。数字平台塑造的产业链分工是扁平化和网络化的,能够打破传统产业链垂直化和集中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网络化的产业链形成一个数字化生态,由于数字平台的跨界技术,不同数字生产生态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整合。

(三)数字经济畅通制造业循环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堵点不断被疏通,供需匹配更精准,产品流通效率更高,制造业内部循环更顺畅。

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供给和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数字平台连接供给和需求两方,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产品数据管理(PDM)、协同产品商务(CPC)等数字化技术,对需求方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和消费体验等的数据搜集、加工、处理和预测,在“前生产阶段”研发和设计出消费者“想要”的产品,再通过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进行定制化生产。同时,数字虚拟空间把消费需求信息直接反馈到研发端,打破研发与消费之间的障碍。一方面,研发的新产品就是应对消费品质提升策略,制造业企业推出“最简可行产品”供消费者使用体验;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能够根据体验,提出评价和优化建议,让制造业企业推出2.0、3.0等优化升级产品。

数字经济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供接口。现代服务业最初是从制造业衍生出来,独立于制造业,并为制造业生产服务的部门。一旦作为两个部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供需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匹配两者的交易成本较高。在数字虚拟空间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克服,制造和服务的界限逐渐模糊消失,推动制造环节服务化和服务环节制造化。比如,研发和设计本属于制造环节,后来独立出来成为服务环节,但在数字虚拟空间中,研发和设计是“前生产阶段”的劳动过程,独立于物质生产过程,同时也被物化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因此,在数字虚拟空间中,研发和设计既是生产环节也是服务环节。

数字经济加速制造业的流通和周转。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赋予产品节点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原材料和产品的时空状况,而数字虚拟空间能够整合流通环节,优化传统流通网络,提高传统流通的效率。数字平台打造的虚拟化商店打破时间和空间束缚,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进入挑选和购买,极大地减少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充分释放消费力。同时,数字平台通过发挥双边效应形成全球性的销售网络,也塑造了现代物流体系。利用数字平台销售的产品需要被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而数字平台依靠数据收集、传输和加工处理优势汇集了商品流和信息流,打造现代物流和仓储体系,实现了精准配送,塑造新的流通方式和商业生态体系。

三、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数字生产力

数字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潜能。只有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完善数字虚拟空间,才能优化制造业生产条件,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实施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基础软件、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同时,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应用普及,建设完善算力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高标准构建新网络、新算力、新技术、新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技术底座更扎实,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完善数字虚拟空间,优化“前生产阶段”。在数字虚拟空间中,劳动者与各类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前生产阶段”决定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潜能。数字虚拟空间能够整合研发力量,构建创新链,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由于生产技术限制和市场高额试错成本,制造业创新发展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即如果不进行研发,提升核心生产技术,将会一直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如果进行研发创新,则要面临市场需求检验的不确定性,具有较高风险。“前生产阶段”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条件,在数字虚拟空间里的研发、设计、生产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柔性物质生产结合起来,降低制造业沉没成本和试错成本,从而降低制造业创新风险。当然,只有不断完善数字虚拟空间,畅通数字资源流动,才能优化“前生产阶段”,促进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前生产阶段”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技能,因此,要大力引培高端数字人才。依托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人—产”结合,打造人才孵化链,壮大复合型“数字工匠”队伍。

(二)增强数字组织力

培育高标准数字平台。数字平台不仅是数字虚拟空间和“前生产阶段”的出入口,还是数字资源配置的工具。培育高标准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生态平台、供应链产业链平台、企业管理平台、营销平台和数据市场化平台等,把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聚集起来,把各市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组织起来,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共同体。培育领军型数字企业、国际性平台型企业,形成“头雁”效应,以其为链主,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产业集群,引领大数据与云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产业能级跃上新台阶,普及和强化数字生产方式。推动管理层面数字化变革,形成数字化思维方式与数字化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动制造业生产模块化发展。

消除“数据孤岛”。数据是制造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发挥数据串联生产要素、提升创新潜能的作用,需要建立数据共享的体制机制,完善数据资源的管理,消除“数据孤岛”。通过制定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统一制造业数据口径,构建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完善一体化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同时,推动政企数据融合开发利用,开展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与应用试点示范、制造业数据空间建设试点、数据交易机构试点,充分释放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

完善数字供应链。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信息传递、检索和交互方面的优势,完善数字供应链,把设计商、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集成商、客户等相关主体联系起来,编织成扁平化的网络,优化生产组织流程,提高供应链效率。完善数字供应链不仅需要优化消费供应链管理,还要优化产业供应链。消费供应链主要服务于电商平台的最终消费品运输,随着智慧零售的发展,出现社区零售、智慧商店、无人零售等新营销形式,消费供应链也不断延伸。产业供应链主要服务于制造业内部的中间产品运输,连接中间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能够形成反向反馈效应。因此,完善消费供应链和产业供应链组织,能够节省中间产品流通时间,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加速产品迭代,匹配供给和需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增强数字驱动力

数字经济塑造了数字生产方式,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中撬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模式变革。数字生产方式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变革原有制造模式,形成智能制造模式、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个性化定制模式和服务型制造模式等。其中智能制造模式是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是以大数据驱动下“关联+预测+调控”的工厂生产与决策新模式。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是数字虚拟空间连接不同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协同制造打造工业化和信息化横向集成融合,形成需求和技术双轮驱动。个性化定制模式是数字平台打造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确定的全新组织模式,实现供需匹配和按需生产。服务型制造模式是数字技术延伸制造业产业链、缩小制造业生产空间的结果,通过网络化协作实现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延伸、服务环节向制造环节渗透,从而整合制造和服务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新型制造模式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经济为传统制造业建立“大脑”,传统制造业为数字经济提供赋能载体,在制造装备质量提升基础上,依托“数据+算力+算法”,打造智能化生产体系。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渗透生产环节,加快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提升工程,分行业、分领域梳理数字化转型发展路线图,加快应用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改造传统产业。利用数字虚拟空间和数字平台加速制造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数据驱动的创新应用场景,实现生产与流通的互联互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平台、算法、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的建设,降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转型门槛和成本。

完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数字生产方式撬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需要打通两者体制机制阻碍,降低撬动成本。建立包括政府、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在内的联合推进机制,积极鼓励与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解决“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高政策实施精度,加大政府各种专项投入,整合政府不同部门的奖补政策和专项资金,建立精准性更强的融合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02):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EB/OL].(2016-9-29)[2024-3-21]http://www.cac.gov.cn/2016-09/29/c_1119648520.htm.

[3]徐星,惠宁,崔若冰,等.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23(02):126-143.

[4]黄宗远,王凤阳,阳太林.数字化赋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机制与效应分析[J].改革,2023(06):40-53.

[5]司增绰,刘世泉.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其实证检验[J].科学管理研究,2023,41(06):80-89.

[6]方福前,马瑞光.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制造业升级吗?——基于熊彼特增长理论的研究[J].江淮论坛,2023(05):27-38+193.

[7]李策划.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改革与战略,2020,36(03):34-43.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机制研究”(编号20GLC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方晓红】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七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