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9 星期一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 首页 >

论“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的内在统一性

作者:刘玉娟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1   发布日期:2024-3-25

摘  要  党和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拥护党长期执政的物质基础。坚持党的领导能够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利益,而人民利益得到根本保障是人民衷心拥护党和坚持党的领导的现实根基。理论上,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相统一,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自洽性,也彰显着党代表人民利益和人民衷心拥护党的行动一致性。实践上,坚持党的领导能够帮助人民实现美好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更好地让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衷心拥护党和坚持党的领导。据此,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是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合法性的“一体两面”,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

关键词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衷心拥护党;长期执政;全过程人民民主

引言

党为人民而生,党因人民而兴,同样,人民因党而幸,人民因党而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党造福人民同党长期执政密切关联,党坚持为人民造福,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并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3]从政治建设角度看,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是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合法性的“一体两面”,它们是一脉相承、相互耦合的政治观点,缺乏党的领导,人民无法察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通过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比较,更容易发现党的领导的各种优势,也就更加认同和拥护党的领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相统一的理论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所提的政治要求,也是对享受党领导之下所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中人民的合理要求。人民自觉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必然也有自身的行动逻辑,而这个行动逻辑需要在人民内心世界里衷心拥护党。人民衷心拥护党是指人民基于长期稳定的党群和干群鱼水关系,认同党的政策和施政纲领,支持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和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和长期执政,所展现出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相统一的理论基础,包括: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自洽性

共产党天然为人民服务和人民衷心拥护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表达内容。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使命,本质上表达了共产党天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共产党天然为人民服务也需要人民衷心拥护共产党。人民衷心拥护党最大的理论基础就是构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自洽性,缺乏了人民衷心拥护党,党天然为人民服务就失去了源源不断的群众基础。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工人”和“倒牛奶”行为的残酷性,痛恨一切阶级社会中的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产生“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的根源。[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是直言不讳地指明,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而不惧怕“旧欧洲的一切势力”的“共产主义幽灵”,“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以无产者为主体的人民支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要使“公共权力”失去“政治性质”,建立一个“反对阶级对立”的“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自洽性,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天然地形成了党和人民之间“我为人民—人民护我”的互动式行动逻辑。

(二)党代表人民利益的真诚回应性

理论上,人民衷心拥护党和党代表人民利益具有内在统一性,党代表人民利益也需要人民拥护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和长期奋斗中,人民衷心拥护党是人民对党代表人民利益的真诚回应性。人民衷心拥护党的政治前提是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并通过保持艰苦朴素的奋斗作风来实现人民利益。从百年历史来看,中国人民利益的核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中国共产党不断奋斗、自我革命的本质目标恰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具有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也更好地支撑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并衷心拥护党的事业和政策。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彰显党通过奋斗来实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对党代表人民利益的真诚回应性,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党的领导和政策,既是对于党的领导和政策的一种政治表态,也是对于党的领导和政策在实践中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内心认同。因此,人民衷心拥护党是党代表人民利益的真诚回应性,它从理论上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民互动”有效性的价值基础。

(三)人民认同党政策的外在行动性

从政治科学的角度看,政治态度和政治行动具有一定的同频共振性,即特定人群对于特定政治组织或政治事件持有“认同”的政治态度,相应地也会基于信任而采取支持该政治组织或政治事件的政治行动,反之亦然。政治行动是政治态度行为外化的展现形式,也是政治态度在实践层面的有效延续。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28载,带领人民推翻 “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谋幸福。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就是在党的政策为人民谋利益和人民认同党政策的政治互动中有效搭建起来,并在党一心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把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中得以巩固。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的政策,人民也认同党的政策带来的各种实惠,在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下,党领导人民通过共同奋斗打赢了全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可见,人民衷心拥护党从理论内核中构建了“党为了人民利益奋斗的内在价值”和“人民认同党政策的外在行动”,具有政治道义上的互动性、合一性与可持续性。

二、“坚持党的领导”能够奠定“人民衷心拥护党”的物质基础

人民是活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自然人和社会人,并非抽象“无生命化的概念”产物。人民衷心拥护党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自身的合理需求,并且这些需求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价值判断。从实践层面看,人民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自身的利益需求密切关联,选择衷心拥护党也是基于人民自身多方面现实需求的综合考量,尤其是坚持党的领导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的现实需求,奠定人民衷心拥护党的物质基础。

(一)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衷心拥护党是因为党能够领导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6]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针对人民在就业、教育、托育、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面临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身的施政目标,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双管齐下,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好的住房、更好的社保、更好的法治,从而释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赢得人民衷心拥护。比如,法治素养是人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以普法工作为例,党为了让人民更有法治素养,从1986年以来,中央宣传部和司法部已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正在实施《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使公民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可见,有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构成了人民衷心拥护党的重要现实需求。

(二)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实现美好生活需求

人归根结底是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以追求美好生活为目标,通过奋斗或劳动来实现美好生活需求。人民衷心拥护党,本质上是因为党能够带领人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上,圆满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生存需求是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说,“人们生产活动”的第一性在于满足人的自然属性“需求”,即“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首先需要满足衣、食、住以及其他的东西”。[7]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定捍卫者,毛泽东同志早在1934年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就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8]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持续朝着“美好生活”的愿景奋斗,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果。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直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围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党领导人民持续在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方面努力,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来捍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事求是地解决在改革开放中遇见的难题,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兑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向人民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答卷。

(三)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衷心拥护党的现实需求之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是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车轮,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呈现出“现代性”的结果。正如亨廷顿所言,“现代化和全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但“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在“亨廷顿悖论”的背后,亨廷顿建构了一个治理“现代化动乱或政治动乱”的框架性公式,即“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社会颓丧/流动机会=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其内在逻辑在于“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动乱,需要政府提供一整套有序的社会制度,在保证公民拥有流动性的社会机会和能够有效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情况下,政治动乱才有可能避免”。[10]人民衷心拥护党,而党也不辜负人民的期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恰恰避免了西方式现代化中的政治动乱和社会不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了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体现了党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了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维系人民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社会稳定,人民衷心拥护党实际上也内涵着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现实需求。

三、“人民衷心拥护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1]理论上,论述清楚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的内在统一性,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实践上,坚持党的领导能够奠定人民衷心拥护党的物质基础,同样,人民衷心拥护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衷心拥护党的行动路径,主要包括:

(一)始终如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组织,它不是一个单独的自然人或社会人,个人会因为“七情六欲”而犯错或贪腐堕落,但是,党却没有“背离人民利益的私欲”,它是优秀共产党员组成的、有纪律的钢铁整体,坚信马克思主义,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立足党情、民情、国情、世情的实际,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并以铁的纪律执行好政策,赢得人民衷心拥护。人民衷心拥护党的本质路径是始终如一坚定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的唯一路径。

一是坚决拥护和维护“两个确立”。《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2]“两个确立”是对党内各个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而人民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相应地,人民衷心拥护党,坚定党的全面领导,也应该把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汇聚力量。二是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要求。党的全面领导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和民心所向,人民始终如一坚定党的全面领导,应身体力行地做到党中央号召的坚决响应、要求的坚决去办、禁止的坚决不干,确保党中央政令在基层畅通无阻,帮助党经受住“四大考验”、抵御住“四种危险”。三是支持党员符合党章的先锋行动。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源自党秉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而党中央“维护人民利益”的好政策,其执行和落实关键靠共产党员。人民始终如一坚定党的全面领导,既要对于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合理合法监督,构成党自我革命的他律补充,也要支持党员符合党章的先锋行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维护党的好政策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于民。

(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从不脱离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在一起。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又展开了新的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衷心拥护党的可行路径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衷心拥护党,需要坚持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魅力和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质上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二是参与党领导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结合起来,实现了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地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权益。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角,缺乏人民的积极参与,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就难以发挥作用;反之,人民积极参与党领导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尤其是发挥好基层人大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拥护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是奋斗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衷心拥护党的政治自觉,需要转化为奋斗的姿态积极参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当中,全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并通过人民的真诚奋斗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从而更好地捍卫党的全面领导。

(三)支持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四亿人的现代化,贯穿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13]人民衷心拥护党,其核心实现路径是支持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投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组成部分。人民衷心拥护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要求,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方面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党分忧解难”,着力解决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民群众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共振难题。一方面,人民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建设智慧、宜居、绿色、人文、创新、韧性的人民城市。另一方面,人民要聚焦社会治理、空间治理、投融资等领域,发挥人民群众自主性和创新性作用,提高人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二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为人民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也应支持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消费驱动力,推动科技创新,盘活市场要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医疗、教育、公共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

三是坚持“两个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即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和自然”相协调的现代化。人民衷心拥护党,支持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充分发挥人民自身的创造伟力,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更好地促进绿色转型和生态保护,助力党领导下的绿色生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彰显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魅力。

结语

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角度看,坚持党的领导是为了把党代表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方针得以在实践中依靠人民得到有效落实,而人民衷心拥护党则有利于好的政策转化,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科学实践,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衷心拥护党是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合法性的“一体两面”,两者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合法性建构的内在统一性、互动性和共振性。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党的领导能够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利益,而人民衷心拥护党特别是始终如一坚定党的全面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支持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敢于监督党领导的各级政府和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也能够更好地助力党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和“两个全面”目标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3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2-53.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3.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434+158.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137.

[9]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0.

[10]王华华.济弱正义的缺失:当代西方民主国家权力运行的困境[J].岭南学刊,2023(2):49-57.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6.

[13]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J].求是,2023(16):1-3.

本文系江苏全省党校系统2023调研课题“党建品牌视阈下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新探索——以江苏为例”(编号XT23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易玉洁】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