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5-15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加快推动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张 洁 傅雪梅 蒋同明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324   发布日期:2024-1-24

摘  要  本文从产业规模、产业体系、创新资源、扶持政策四个方面分析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着行业领军型企业缺乏、研发和市场化能力不足、产业投融资市场不健全等问题,提出要从构建科研院所研发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吸引国际一流生物技术人才、加快集聚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建立发展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南京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生物经济;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南京

生物经济被认为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推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全新经济形态。加快发展生物经济已成为把握未来竞争主动权,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南京很早就开始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全国各地对生物经济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南京有必要更加重视生物经济的发展,打造生物产业新优势,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做生物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一、生物医药领域发展形势与趋势

当前,随着产业绿色化转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国民健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迅猛发展,生物技术科技创新不断加快,生物医药产业方兴未艾,国家层面正积极进行生物医药产业战略部署。

(一)生物医药技术蓬勃发展

从全球各国已经发布的有关生物经济的国家战略来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成为重中之重,在政策上从培养人才、数据支持、经费保障、国际领域合作交流等方面,全方位促进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等持续创新发展。当前,全球生物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各国对生命科学的重视、对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需求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促进了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二)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提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生物技术的应用推进了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生物经济逐渐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据测算,我国生物经济总体规模在2035年有望达到40万亿元。在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链体系,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尤为重要。

(三)生物医药市场导向更加明确

为了能够确保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畅通无阻,各国都非常重视相关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并最终筑牢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在近年来出台的战略规划中可以看出,全球各国重点市场更加明确,发展方向更加清晰,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性,加强宣传引导等支持手段更加多元,各国都致力于积极拓展需求空间,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二、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南京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境、生物能源、生物资源等领域率先布局、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专利产品和技术,构建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体系。从产值贡献率来看,生物医药产业依然是南京生物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

(一)产业规模:产业主体数量快速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发挥规模效应

2022年,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规模达1821.2亿元,已经形成“两核三极”的发展格局,其中“两核”为江北新区基因与细胞治疗中心和江宁区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三极”则是栖霞区和南京经开区的创新药物基地、高淳区的医械产业化基地、鼓楼区和玄武区的转化医学及智慧医疗基地。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排名前50强中,南京生物医药谷位列第13名,江宁高新区位列第17名。截至2022年底,南京拥有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775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上市企业17家,其中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围“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榜单。

(二)产业体系:研发与生产并重,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初步建成

经过多年发展,南京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最集聚、研发管线最多、新药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生物全产业链布局有序推进,创新型生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国内基因测序行业20强企业中,已经有1/3落户南京。2022年,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规上企业达到775家,营业收入实现2060.88亿元,同比增长9.7%,已经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在市场推广方面,通过发布《医保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清单》,推进创新药品耗材进医院,累计推出6批共84个生物医药创新产品至定点医疗机构使用,涉及29家生产企业,销售额累计超3亿元。

(三)创新资源:要素逐步集聚,产业创新生态初步构筑

创新平台丰富且完善,南京拥有各类创新平台166家,包括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0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载体量多且质高,南京拥有20多所从事生物医药教学的院校,其中设有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本科院校有9所;拥有14个国家级生物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数量全国排名第四;拥有8个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载体,生物技术研发优势显著。高水平领军人才集聚,国家级人才数量和省级人才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三,其中仅南京生物医药谷内就集聚了10多名两院院士、30多名国家级人才专家。医疗科创资源禀赋优越,南京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07个,三甲医院达28家,卫生机构拥有病床超5万张,数量位列全国第九。在科研和创新资源方面,南京拥有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15个,位列全国第四。

(四)扶持政策:全力打造产业地标,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南京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2019年开始,先后出台了《南京市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助力打造南京生物经济产业地标。2021年9月出台的南京市《生物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重点围绕“生物科技创新中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生物制造应用平台、生物农业转化基地”四大功能区,把南京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生物经济先锋城市。2023年6月出台的《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产业强市高度提出,到2025年,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居于全国第一梯队,打响南京作为生物医药创新重镇的品牌。

三、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南京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生物经济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前沿成果研发、科研成果转化、投融资体制和产业布局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一)前沿性突破性成果不足,行业领军型企业缺乏

虽然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企业较多,但存在小、多、散和低水平竞争等问题,缺乏行业领军型企业,很多企业还处于加工制造较为初级的阶段,处于全球分工中产业链的中下游,核心竞争力较弱。在基因技术和细胞治疗领域前沿性突破性成果仍显不足。南京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仅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列泰州、连云港之后。

(二)研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市场化能力不足

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南京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新药研发力度不足、研发成果转化困难、难以满足生物制药市场发展多样化需求。目前,南京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低于5%,与发达国家的10%以上相比,差距较大。此外,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抵御投资风险能力较弱,这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三)产业投融资市场不健全,创新投资占比较低

近年来,南京虽然全力落实“一企一策”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是,仍然存在投融资市场不健全,创新投资占比不高等问题。2023年一季度,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6个,增速65.7%,与杭州、苏州等城市相比,明显偏少。此外,生物医药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抵抗投资风险能力比较弱,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严重制约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四、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面对新一轮生物经济发展机遇,南京要扬长补短,做大做强生物经济,超前对生物经济发展全局进行战略性、系统性谋划,加快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科研院所研发创新体系

发挥南京现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提升生物经济科技实力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布局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面向生物科技领域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创新发展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技术应用与相关产品和服务开发延伸,推动学科向交叉型发展。推动产学研创深度融合,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与生物科技领域国际领先研究机构、实验室和知名科学家的合作,加深与国内有影响力的大院大所和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的交流互动,建设若干高水平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内院所研发分支机构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推进医药、医疗、医工、医养融合发展,聚焦强链、补链,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搭建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大型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活力,推动南京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现有科创资源,助力生物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生物科技助力服务业、能源环保等相关产业,支持企业成立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开发中心等,营造聚合企业自主研发、推广应用等业态生物经济良好发展环境。

(三)加快引进国际一流生物技术人才

做好对目前已经集聚的生物技术人才的政策落实和保障工作,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与创新团队。以存量带动增量,创造更有利于高端人才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人才培育规划,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集聚平台,让更多海外人才回南京创业。支持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以学术活动促人才交流合作,以跨界融合促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区域联动促重大技术联合攻关。支持企业以人才交流为纽带,与国际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开展紧密联系,形成平台互动、端口互联、路径互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促进人才跨体制、跨区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四)加快集聚创新创业投资资金

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生物经济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面向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健康服务等生物经济细分领域,多方合作推动政府引导基金精准发力。利用定向增发、基金入股等,以市场化方式参与项目投资,全面提升生物经济投资活跃度。发挥生物医药产业环保优势,擦亮产业绿色发展标签。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生物医药企业在境内市场上市、挂牌,支持发展潜力好但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或挂牌。引导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发行地点,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和规范发展。

(五)建立生物经济发展协调机制

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生物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制定、试点示范等工作,强化制度保障,形成集研究、开发、生产、流通、价格、消费、安全等全链条的管理模式。深度参与国家生物经济智库建设,依托国内知名智库、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力量,成立南京推进生物经济发展智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遴选科技领域、产业领域、经济金融领域等三方面专家入库,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举办南京生物经济专家论坛等,不断扩大和提升影响力,为南京发展生物经济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晓嘉.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14):61-67.

2]姜江.生物经济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J].经济纵横,2020(03):87-93.

[3]龚六堂.生物经济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J].人民论坛,2022(17):32-35.

[4]王学恭.加快生物医药创新升级促进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2,42(05):8-9.

[5]蒲阿庆,刘倩倩,郭松豪,等.全球生物经济演进规律与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2,42(05): 146-153.

(张洁系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傅雪梅 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蒋同明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方晓红】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