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10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县域发展 首页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提升城市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

作者:邵潘锋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066   发布日期:2023-12-26

摘  要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嘉兴被赋予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南湖作为中心城区,将聚焦省委“两个先行”和市委“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坚定扛起中心城区担当,以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新引擎驱动、新空间示范、新赛道引领、新链接融通、新人文塑韵、新治理赋能”六大战略行动,全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区;首位度

2022年12月,嘉兴市委发布了《中共嘉兴市委关于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对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进行了全面部署。南湖区作为嘉兴的中心城区,更要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中承担重要角色,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一、嘉兴市南湖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资源禀赋与基础

近年来,南湖区各项发展优势凸显,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方面具备扎实的资源禀赋与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通区位优越,是长江经济带、杭州湾大湾区和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域内陆空海交通立体交叠,与沪杭形成“半小时高铁圈”“一小时高速圈”。第二,创新实力较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南湖交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和创新载体拔节生长,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3%,是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第三,特色产业集聚,深耕“1341”现代产业体系,微电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呈集群发展之势,南湖高新区成功创成省级高新区,连续三年跻身全省高新区前五。第四,城乡发展均衡,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速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不断涌现,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5,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最均衡的地区之一。最后,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和红船精神发源地,也是江南文化发源地和儒商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源远流长”。

二、嘉兴市南湖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战略宏图与规划

对照《中共嘉兴市委关于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结合南湖实际,着力提升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之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科学指引,对标“两个先行”,奋进“两个率先”,抢抓全域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战略机遇,坚定扛起中心城区担当,积极主动、有力有为投入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在首位度提升上下功夫,以“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新引擎驱动、新空间示范、新赛道引领、新链接融通、新人文塑韵、新治理赋能”六大战略行动,不断增强中心城区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到2027年建设成为“创新创业资源加速集聚、新经济产业活力充分释放、开放包容底气不断增强、科产城人融合空间基本成型、城市人文魅力充分彰显、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的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之中心城区。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战略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打造成为长三角现代化科技廊道。以“亚太路科创带”建设为牵引,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的“策源地”、科创金融深度合作的“先行区”、制度创新开放共享的“试验田”,着力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卓越、生活优质、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科技廊道。第二,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创新区。围绕人的现代化,以“三生融合”为发展方向,加快促进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创新功能的空间耦合,推动有机更新、精细管理、业态提升协同推进,加速形成“城兴人、人兴业”的发展模式。第三,打造成为长三角新经济发展示范区。围绕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依托场景创新体系,加速引进培育新物种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加快形成引领南湖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增长极。第四,打造成为长三角开放枢纽关键节点。全面深化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互补合作,强化综合交通支撑,全面提升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能力,率先形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南部副中心和嘉兴国际开放合作的“新窗口”。第五,打造成为长三角文化传承创新活力区。厚植人文底蕴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资源。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点布局新型文化空间设施,打造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普遍富足的南湖样板。最后,打造成为长三角整体智治样板区。坚持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城市治理与运行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成为新型智慧城市。

三、嘉兴市南湖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切实路径与举措

(一)新引擎驱动,打造长三角现代化科技廊道

第一,加快亚太路科创带建设。按实运作亚太路科创带建设指挥部,出台《南湖亚太路科技创新带建设规划》,布局提升以高能级科研院所、高端新型研发机构、一流企业研究院等为代表的科创平台载体,一体推进科创带核心及辐射区域开发,围绕“牵一发动全身”的底层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型成果,努力催生“塔尖重器”。第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做大做强“研究院经济”。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建集需求挖掘、策划发布、场景落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创新平台、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协作攻关一批产业契合度高、企业发展亟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环节,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流程创新链,真正走出一条“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成熟路径,有效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第三,健全优质创新生态。全力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基金小镇,探索对科技成果的量化、金融化和股份化,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反哺金融的新局面。全面革新人才的理念和举措,做好各领域人才“引育留用”文章,大力弘扬敢于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积极构建包含“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

(二)新空间示范,打造长三角城市创新区

第一,谋划打造未来创新街区。系统谋划城市各个区块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和建设策略,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盘活闲置国资资产、楼宇厂房、办公场地等“碎片化”空间,多点布局众创空间、加速器等城市创新载体,着力打造创新浓度高、开放联动性强、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创新街区和城市“硅巷”。第二,着力建设未来新经济活力区。全力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提升八佰伴、南湖天地、九曲里等地标商圈“品味度”“吸金力”。繁荣发展“后街经济”“夜间经济”,以街区“市井气”提升消费“人气”。加速发展“楼宇经济”,强化楼宇与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联动发展。借势发展“创客经济”,探索培育知识分享、创意社交、沉浸体验等新兴业态。第三,全域落地未来城市单元。锚定“一统三化九场景”目标,加快城乡风貌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环境面貌整体提升,打造一批“席地可坐”城市客厅精品点和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区、样板路段。建设“南湖智慧城市大脑”数字化平台,加快构建融合物业管理、消防安保、应急处理的全景式智慧社区。

(三)新赛道引领,打造长三角新经济发展示范区

第一,形成主导产业错位优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不断完善“1341”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微电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建强生命健康微电子、智能装备制造“双高”产业园,壮大形成特色鲜明并具有分工互补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引领型“领航工厂”、行业示范型“头雁工厂”、协同共生型“链主工厂”、服务发展型“平台工厂”。第二,谋划布局产业新赛道。抢占人工智能、柔性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元宇宙、未来交通等新赛道,打造形成一批“5G+”“AI+”等跨界融合示范项目,做大做强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市场推广等科技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新蓝海,加快建设数据管理交易平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大数据产业集群。第三,引进培育新物种企业。深入实施“凤凰”“雄鹰”“雏鹰”行动,持续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品字标”品牌企业,建立完善新经济领域企业挖掘和培育机制,引育一批哪吒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构建形成“雁阵型”企业梯队。

(四)新链接融通,打造长三角开放枢纽关键节点

第一,参与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建设。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发挥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前沿阵地作用,加强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苏州工业园区等节点地区的创新和产业合作,协同推进与杨浦两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承接长三角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源溢出。第二,建设“枢纽型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启动“站产一体”“站城一体”TOD开发,推进枫南市域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和快速路射线、双溪路下穿沪昆铁路等骨干交通路网建设,加快实施亚太路延伸、七沈公路贯通等工程,完善“六横六纵三连”区内骨干路网,持续推进低空空域开放,打造内外衔接、高快畅联的综合交通枢纽。第三,打造嘉兴国际开放合作的“新窗口”。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速打造长三角(嘉兴)数字贸易港,高标准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南湖园区建设,壮大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持续推进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积极拓展日本、新加坡等RCEP成员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招商网络,丰富深化基金招商、展会招商、云招商等手段,推动QFLP试点全面实施。

(五)新人文塑韵,打造长三角文化传承创新活力区

第一,打响“红色文化会客厅”品牌。以入列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领域”首批试点为契机,深入开展红色遗产传承行动,加强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研究传播实践,深化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精品线建设,加快打造环南湖红色文旅圈,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教育等融合发展。第二,做强江南历史文化IP。加强对子城、杉青闸等古迹遗址的保护、活化和再生,依托月河、芦席汇、梅花洲等地标资源,发掘打造“江南风、运河情、古宋韵”等特色文化IP,塑造“宋韵国潮”文化标识,以各类文化节、戏剧节、音乐节、光影夜游、时尚走秀等活动聚人气,推动传统观光旅游逐步向深层次文旅体验转化提升。第三,涵养都市新文化气质。深化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领域”首批试点建设,实施文化阵地提升行动,谋划建设区文体中心,提升改造音乐厅、文化公园等,打造更多涵盖都市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新型城市空间,多点布局24小时城市书房、智慧书咖、艺术家聚落等,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和社区居民生活有机融合。

(六)新治理赋能,打造长三角整体智治样板区

一方面,健全新经济制度体系。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制度,建立“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营造宽容审慎的试错空间,加快打造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高效协同的新经济治理生态。深入推进“扩中提低”改革,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另一方面,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上用力,在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上用功,全面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聚力数字化应用(平台)全面贯通、综合集成和建章立制,完善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运行机制,实现“一网统管、一图总览、一体指挥”,做到“联动有力、实战高效”。

(作者系中共嘉兴市南湖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咸鸣霞】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