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5-14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基于社区教育平台开发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

作者:廉依婷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397   发布日期:2023-7-27

摘  要  本文基于社区教育与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个体发展实际需要以及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探索依托社区教育平台开发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的路径。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架构和谐有利的外部环境、建立细化可行的制度保障、采取形式多样的吸引手段、创造多元契合的发展方式等多个层面入手,使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后期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助力社区教育、高职教育与区域思政课建设蓬勃发展。

关键词  思政教师;职业潜力;高职教育;社区教育

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是思政教师队伍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既有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融合性等特征,又有年长教师群体专业能力扎实、经验阅历丰富等特点。该群体职业潜力的开发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与意识形态建设相互交织的命题,它不仅关乎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个体的发展,还与社会意识形态、公共利益层面息息相关。[1]针对该群体特点,拓展适合他们的职业发展平台,不仅能推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有效开发,更能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建设、促进思政教育发展提供助力。基于社区教育平台,开发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不失为一条创新而有效的路径。

一、基于社区教育平台开发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的必要性

(一)社区教育发展需要

社区是当下人们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新形势下,社区承担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多。而以社区为平台,集合串联各类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与自我发展需求,是社区教育作为我国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职责。在我国,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都是社区教育的主战场,特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社区教育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总之,社区教育肩负着区域民众“内涵建设”的重任。然而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冲击,加之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的传播带动,使社区民众的价值取向多元不定、思想意识复杂多变。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人口流动变化加剧,也给社区各项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提高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养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课,但他们往往会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在社区文化教育建设中进行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民众。在我国,社区作为传播文化知识与思想理念的基层单位,应结合本国国情,立足区域实际,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与文化资源,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社区教育的功能与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变迁,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提升居民文明守法意识层面,而要从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入手,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地方文化、乡土特色、历史人文等多方面推进,提升民众整体精神涵养、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由于社区居民结构的不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群体也是复杂、多元的,主要包括离退休老人、青少年学生、城市流动人口等,他们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各不相同,所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重点等也应有所差别。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身上具备的实践性、融合性特点以及丰富的专业与教学经验,使他们与社区教育的灵活性、实用性以及社区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复杂性特点高度匹配。当前,社区教育工作种类繁多,专职社区教育工作人员有限,而且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性往往也相对不足。正因如此,当下一些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起到引领民众思想道德文化的作用。鉴于这种现实,寻找经验丰富的专业思政教师助力社区思想政治建设则显得尤为必要。

(二)教师个体发展需求

对于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个体而言,步入职业生涯后期,面临身份转变,在缺乏良好外部环境、发展平台支持的情况下,有的老师对自身职业发展容易产生茫然之感、懈怠之态。他们有的会觉得体力跟不上年轻人,且职业生命周期临近尾声,自身持续性发展不仅空间有限,也往往不太受到学校的重视。但事实上,从“资源论”的角度来看,年长思政教师群体不仅是社会的宝贵资源,而且是可以继续创造新价值的强有力资源;从“需求层次理论”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年长思政教师有着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外界肯定的自我心理需求。社区教育是一个相对广阔又充满实践性、灵活性与挑战性的平台,基于该平台来拓展年长思政教师的外围发展空间,使他们通过对外服务,从更宽广的范畴去实现自身职业价值、职业理想,并在此过程中激发起他们的奋进热情,从主观能动的角度去挖掘自身职业潜力,关注自身的服务性与贡献度,增强自身适应性、现代性与灵活性,提升自我专业化与复合化能力,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向前沿性、实践性发展,教学模式向灵活性、趣味性转变,[2]在思政教育、思政建设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信心与感染力,在实践中收获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同时,对于身体条件许可又有持续工作服务意愿的年长思政教师而言,社区教育平台更是其退休后持续发展,为思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一条有效路径,待他们退休后,可以更好地与社区衔接,服务属地、贡献智慧。

(三)教育融合发展要求

建立健全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是构建高质量教育现代化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3]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都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有着社会培训、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区域发展的功能,都面对着较为复杂的生源结构,并都在努力畅通社会成员接受培育培训的渠道,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拥有“开放、灵活、便捷”等优点,高职教育则拥有“专业、系统、务实”等特点,它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颇为相似,但又不是一种竞争关系。因此,可将这两种教育类型进行横向融通,建立起相辅相成、共建共享的合作关系,使它们两翼齐飞、协同发展,共同引领终身教育理念、创新终身学习制度、服务终身教育实践。

从思政教育角度进行融合发展,是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塑造高质量教育品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将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着力点,优化、辐射、共享思政教师资源,延伸教育内涵,也能够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与科研创新带来更多机遇,符合当下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诉求。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从原理认知到情感形成再到实践锻炼的塑造。因此,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能够更及时地聚焦时政社会热点问题,更深入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困惑,更准确地切入思政育人重点难点。他们足以成为高职院校铸魂育人的坚实基础、紧密联系社会的桥梁纽带、服务区域思政教育发展的窗口和推动区域民众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二、基于社区教育平台开发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融合发展的政策尚不完善

事物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社区教育平台挖掘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离不开开放、融合、联动的外部环境。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于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缺乏完善和有力的引导,支持政策缺位,当下社区教育平台有针对性的保障、激励等各项制度十分匮乏,在实际操作中也常易出现种种规制性困境,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与社区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够,进而影响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个体的发展。

(二)思政教育方式不够多元化

基于社区教育平台挖掘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涉及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形式。当下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基于社区教育平台发展的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特色,多以参与社区党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为主。缺乏能凸显高职特色与年长思政教师特质的多样化发展方式,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在服务社区教育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群体随着客观生理年龄的增长,其职业状态和职业心态也会有所变化,一部分人持续发展意识逐渐降低。加上对社区教育发展平台的空间认知与作用认识不足,在缺乏吸引力和推动力的情况下,他们主动依托社区教育平台挖掘自身职业潜力的积极性并不高。

三、基于社区教育平台开发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的路径

(一)架构和谐有利的外部环境

基于社区教育来挖掘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的职业潜力,要重视外部的环境建设。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发挥战略服务、机制创新、经费支持、课程融通、技术支撑等职责与功能。[4]首先,要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以及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的开发做好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其次,以“属地化”服务为核心,积极引导,统筹协调,通过政策激励、经费扶持等方式,整合区域内高职院校、社区学院、社区教学点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打造多元协作联动机制。最后,为各方合作主体赋权增能,提供必要的软硬件保障,使基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覆盖面更加广泛,布局更加合理,使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的职业潜力在合作过程中能得以充分开发,真正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二)建立细化可行的制度保障

制度的建立必须契合组织的发展方向,其关键在于有效、可行,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5]因此,在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中,除了考虑配套制度的全面性、可操作性,还应当充分考虑该群体的客观特点,注重标准化与特殊化的统一,限制性与开放性的结合,传统性与创新性的集聚。尽可能地从制度层面为相关政策的落实提供“四梁八柱”的具体保障。采取灵活的聘任制度,为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退休前、退休后参与社区教育提供便捷,并在聘任前明确各方权责与义务,避免后续不必要的纠纷;采取柔性化的管理制度,从人本关怀角度入手,在规范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教育实践行为的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他们在参与社区教育实践中的合法权益;采取多样化的激励制度,结合不同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的需求,平衡用好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等手段,使他们在参与社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个人价值感与职业自豪感,更好地激发起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创新性考核评价机制,在以质量与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特点,建立差异化评价指标,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模式,重视社区受教民众的评价反馈,以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较易接受的方式及时反馈考核评价结果,助力他们自我整改与提升。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吸引手段

基于社区教育平台挖掘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不仅需要政府、社会以及高职院校的支持,更需要以多样化手段吸引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主动参与,打开自身发展新思路、增强个体行动力。首先,应当了解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不同的需求取向。例如,有的源于职业进取、有的源于个人兴趣、有的源于社交需要、有的源于收益获取、还有的源于价值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和社区教育实施主体,应当从多角度入手,重视与尊重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的价值与需求,为他们参与社区教育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并在合理范围内注意加强对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的经费投入。其次,加快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可以采取灵活的线上线下授课方式与人性化的课程时间安排,为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在社区的授课提供便捷;还可以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品牌、内容新颖的思政教育项目来激发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的参与热情。最后,可从职业使命、情感共鸣、思想感召的角度去引导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提升其社会归属感、增强自我价值意识,发挥自身在思政教育、社会服务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以社区为平台,拓展职业空间,充分利用自身职业周期,实现持续发展与自我突破。

(四)创造多元契合的发展方式

根据各地社区教育实际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群体的特点与个体发展诉求,进行科学谋划,探索最有利于其职业优势凸显、职业能力拓展的发展路径,引导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为社区教育提供适需、便捷、高效的服务。首先,引导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在社区党建、爱国主义宣讲中,突出高职教育类型特色与教育教学目标,在社区中广泛传播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面向大学生的思政教学元素向广大社区居民传播,并注重将复杂枯燥的思政理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释,将碎片化的知识贯穿融合,以社区居民更易接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触动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另外,社区中老年人群的占比相对较高,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与社区老年人群之间的代沟较小,且丰富的阅历与经验储备又使他们能更好地为社区老年群体传授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激发双方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其次,鼓励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将思政教育的政治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风向标,助力做好社区教育思政课程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社区教育丰富多样的课程之中,以贴近社区民众生活实际的生动案例,助力提升社区教育课程质量、深化课程内涵。再次,生活的历练使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对生命价值更有感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也更具说服力。因此,可以鼓励他们投入到社区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中。围绕生活热点话题、群众关注事件,展开形式多样的讲座等,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激活社区居民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让更多人学会辩证、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使民众思想道德素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与浸润中得到不断升华,为社区文化的稳定繁荣做出贡献。最后,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可通过参与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党建平台建设、专业理论研究、师资培训指导、信息咨询服务、教育品牌推广等方面挖掘自身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潜力。例如,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融合,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基于社区教育平台,有更多机会接触远程教育、泛在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模式,参与数字化、立体式的现代教学资源库建设,这些实践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需求。

四、结语

基于社区教育平台挖掘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职业潜力,既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符合我国教育融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革故鼎新,扎实推进,使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能依托社区教育平台,在职业生涯后期寻求到新的发展定位与空间,更好地助力社区思想政治建设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媛.老年闲暇教育的生命价值营造及发展进路[J].中国远程教育,2022(02):35-41.

[2]王福胜.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组织变革理论视域下的阶段、方向与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22(02):27-34.

[3]任占营.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0):5-11.

[4]贾炜,陈丽,李政涛,郭文革.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思考与期待[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02):4-10+63.

[5]郭元兵.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范式的转型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03):186-193.

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群体职业潜力开发的策略研究”(编号2022SJSZ046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江锦】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