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5-14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页 >

习近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贡献

作者:文建龙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49   发布日期:2023-7-27

摘  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总揽国家建设发展大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就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些理论贡献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足国情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科学规划;二是科学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三是精辟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贡献

作为新时代中国的掌舵者、领航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发展潮头,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进入新时代以来,他多次就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进行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一、立足国情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科学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战略高度处理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他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之作了科学规划。

(一)立足新时代中国国情阐述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党和国家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的重大战略决策。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其概括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推进和贯彻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并结合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一系列理论阐述。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部署“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怎么“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需要突出抓好六方面工作,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改革开放。

(二)围绕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阐述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述说法基础上加进了“全面从严治党”,这样就完整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2020年10月,鉴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即将完成,党中央对上述“四个全面”表述作了改动,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改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面临不断发展的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又要带领人民向更加崇高的奋斗目标前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之进行了深刻阐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深刻阐述了“四个全面”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他要求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把握全面依法治国,使“四个全面”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这些阐述,其实就是一种针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的具体的科学规划。

(三)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阐述和推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立为新发展理念,即“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理论,被党中央确立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其实,早在“五大发展理念”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及共享发展作过很多精辟论述。如关于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关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关于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关于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关于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五大发展理念”被写入党和国家重要文件后,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它们进行过多次阐述。他这样做,既有理论阐述的目的——即要深刻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真正涵义、突出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重要地位,还有实践指导的目的——即要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阐释,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内在地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所作的科学规划。  

二、科学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特征作出科学概括,最集中地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这个报告中,他从“本质特征”和“其他特征”两个维度科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一)从“本质特征”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科学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从“本质特征”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的科学概括,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首先,这种概括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中国人关注现代化问题其实并不晚。早在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就写了《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积极追赶西方先进国家。此后,中国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所提出的洋务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变法主张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建国方略等,都是围绕中国现代化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思想。但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并没有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为此,它带领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阻碍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一切反动势力,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因此,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现代化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1954年,周恩来同志就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谈到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现代化事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断向前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持续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如今,中国现代化事业欣欣向荣,中国也因此迈步在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回望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就不会有正确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概括,体现的正是这种历史逻辑。

其次,这种概括体现了中国发展的理论逻辑。中国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靠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指导下的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近代以来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革命力量——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先后遭到了失败。唯独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回望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实践及其成就的理论之源,正是因为有了它,才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深刻的理论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和形成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这正是中国发展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概括,体现的正是这种逻辑。

再次,这种概括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后,党顺应民心,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极大的革命勇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更是亿万中国人民的追求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纵观新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选择并坚信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经过无数艰难探索、经受很多挫折、作过很多比较、付出很多代价,立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作出的慎重选择,这也是中国人民在经受无数挫折、磨难和深刻反思后作出的正确抉择。归根到底,中国人民最终选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于有中国共产党坚强和正确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得以开辟、持续推进并取得辉煌成就,也在于中国共产党坚强和正确的领导。这就是中国发展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概括,体现的正是这种逻辑。

(二)从“其他特征”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概括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除了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还从人口规模、追求目标、发展方式、发展原则等方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第一,人口规模巨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人口规模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所作的概括。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华民族长期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上,人口数量一直在世界上占有明显优势。中国人口数量增加最多的时期,莫过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这70余年。人口规模巨大,这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离不开巨大的人口规模。

第二,追求共同富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人民奋斗目标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所作的概括。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任何执政党,它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且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截然不同的地方。西方式现代化为资产阶级等少数人服务,而中国式现代化则是服务于全体中国人民并要使他们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三,强调协调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文明协调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所作的概括。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和协调统一的社会。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第四,追求和谐共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所作的概括。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秉持“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人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必然会把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发扬光大。因此,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第五,坚持和平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发展道路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所作的概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概括,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维方式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一贯反对各种非正义的战争和殖民掠夺,主张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三、精辟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从领导力量、道路选择、发展方式、民主政治等九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了精辟论述。他的这种论述,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科学概括,也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实践路径。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精辟论述

实事求是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字并不多,但是这些文字言简意深,科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极具理论指导意义。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政治保障。新中国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启动和持续推进的。如今,坚持党的领导已经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强大信念,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走什么道路等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既不迷信权威、也不照搬书本,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在艰辛探索、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充满希望与生机活力、符合中国实际、能切实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正确发展之路。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相比,中国属于“后发国家”。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既要强调发展速度,又要强调发展质量,需要做到高速度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实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

第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民主强调最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强调把民主政治切实贯穿落实于人民政治生活的始终,强调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因此,它不是空洞的民主,而是最管用最真实的民主。中国式现代化呼唤中国建设高水准的政治文明。因此,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五,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华民族复兴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强大;中国要强大,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精神必须强大。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实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意味着不仅要使中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还要使中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其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要使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和强大。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都没有希望。

第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凝聚着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价值追求,它既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和殷切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具体内容。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实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

第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生产之基、生活之源,离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就无法获得幸福生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惠及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也是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它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之上。

第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上的人们不管属于哪个国家,他们都有发展的要求,都有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的利益彼此相连。因此,全人类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也正因为此,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第九,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目前,世界上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主要的文明。相对于资本主义文明而言,社会主义文明是一种更先进的文明形态,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也要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论述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论述事实上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的论述。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精辟论述,指明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这两大基本原则,是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不走邪路的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胜利前行的正确轨道。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精辟论述,也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具体来说:其一,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是,最根本的方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方法,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进步的具体体现。其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指明了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达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目的。其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通过物质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其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其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任何损害人类社会发展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和平共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才是人类发展的根本生存法则。其七,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通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唯有创新,人类新的文明形态才有可能产生出来,人类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J].中国人大,2020(21):6-8.

[4]习近平.二○一五年新年贺词[J].人民公安,2015(1):8-9.

[5]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创新发展篇[D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1110/c385474-27798107.html.

[6]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二:协调发展篇[D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7801280.

[7]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绿色发展篇[D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7806216.

[8]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四:开放发展篇[D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1113/c385474-27811334.html.

[9]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五:共享发展篇[D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7814876.

[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贫困治理的宏观结构与历史演进”(编号20FKSB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潍坊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