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5-16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本刊特稿 首页 >

“四千精神”引领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者:杨大鹏 王凌聪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69   发布日期:2023-6-30

摘  要  民营经济是浙江最亮丽的“金名片”,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四千精神”的指引。“四千精神”是浙江企业家艰苦创业精神的集中提炼,孕育于浙江民营经济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同时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在推动企业创新、产业转型、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目标下,浙江将持续传承弘扬“四千精神”,以企业家精神建设为核心,持续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浙江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关键词  “四千精神”;浙商精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重谈浙商“四千精神”,再次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在推动企业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最大特色优势,是浙江发展的一张“金名片”,更是推动浙江经济的主力军。浙江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创新和稳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四千精神”引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四千精神”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推陈出新,引领着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一)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期(1978—1991)

浙江民营经济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浙江资源贫瘠,缺乏政策、技术、人才和外资,浙江人民进行“自下而上”的市场化探索,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探索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四千精神”指引着浙江民营经济从无到有、走向辉煌。一方面,“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体现了浙江人民不畏艰辛、实干巧干的创业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温州个体户们开启了自下而上的市场经济探索。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台州人民选择“聚沙成塔”,以个人资金合股创立公司。为了解决技术问题,绍兴、萧山、慈溪一带的乡镇企业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聘请“星期日工程师”“大学生技术员”。另一方面,“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体现了浙江人民善于经商、胸怀天下的开拓精神。浙江人民凭借过硬的“百工”手艺、诚信的经营作风和灵活的商业策略让浙江民营经济从弱到强。浙江人手艺好、善推销、好闯荡,“拨浪鼓摇出大市场”和“走街穿巷”的“货郎模式”拉开了义乌、永康一带商贸发展的历史序幕。依托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浙江自发形成了诸多专业化市场,并建立起遍布全省、辐射全国的经销网络。

“四千精神”孕育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前店后厂”的个体工商户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实践中,也指引着浙江人民谋发展、聚资源并建立起遍布全省、辐射全国的块状经济,在市场化、工业化和国际化中行稳致远。这期间,“草根创业”开始兴起,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14万人快速增加到1992年的2467.7万人,私营企业第一次被纳入官方统计数据,达到13.9万户。民营经济的壮大是浙江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而浙江的GDP总量也由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至1991年的1089亿元,位居全国第六,年均增长12.2%,奠定了浙江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二)民营经济发展成长期(1992—2012)

随着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浙江民营经济进入成长期。然而浙江的先发优势也让浙江最早遇到发展瓶颈,产业层次偏低、产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等问题亟待解决。为适应转型升级发展需要,浙江在“四千精神”的基础上提炼了以“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拓展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为内涵的“新四千精神”。

“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是浙江民企在全国布局、跨国经营和塑造“浙商”品牌中提炼形成的,指引着浙江民营企业从生产加工型企业向大规模品牌生产集团的转变,发展成为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浙商网络。

“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是浙江民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总结出来的,有助于壮大自身实力、提升技术含量,解决民营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与技术含量偏低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民企逐步从传统的手工业作坊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妻”店向现代企业转型。民营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公司管理制度,聘请职业经理人,破解家族企业发展的制约。以吉利、万象为代表的浙江民企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重组并购等方式转变发展模式,通过强化研发、品牌建设和行业专注深耕等方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成功转危为机、做大做强。

(三)民营经济发展转型期(2012—至今)

进入互联网时代,民营经济凭风而起,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浙江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的数字化,领跑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国第一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涌现出了最大的网购平台、最活跃的快递企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云服务企业和短视频直播领军企业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作为经济大省和民营经济强省的浙江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以“创新驱动”替代原来的“要素驱动”。结合浙江红船精神的文化特质,提出要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即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新时代“浙商精神”体现了浙江民营经济在“互联网+”的风口下抢抓机遇、创新驱动、全民参与的精神风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牢记以创新提升竞争力,以新产品、新技术掌握市场主动权,在消费、金融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政策号召下,浙江的民营经济也纷纷以互联网为载体“上云用数赋智”,开展数字化转型,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机遇。2022年,浙江的GDP达7.77万亿元,是1978年的628倍,其中民营经济占比约67%。2022年底,浙江境内上市公司655家,位居全国第二,43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9家入选世界企业500强,企业总体实力不断提升。

二、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四千精神”引领下的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致胜法宝”和“金字招牌”。2022年,浙江新增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465家,总量达到1387家,取得新增数量与累计总量“双第一”的成绩。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与服务业较弱。1978年,浙江农业占GDP的比重为38.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高达74.8%。随着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浙江经济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特征,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4.8:50.0:45.2升级为2022年的3.0:42.7:54.3。同时,随着浙江民营经济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的拓展,浙江的经济结构也由原来的“低小散”逐步向“高精尖”跨越。2022年,浙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已连续9年保持11%以上的增速,其中民营经济的引擎作用不可忽视。浙江民企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中表现亮眼。2022年,浙江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1家,累计入选企业达1068家,新增数量与累计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在民营企业的推动下,浙江依托专业市场优势和块状经济特点,以数字技术为契机提升省内产业集群的能级。在2023年全国百强产业集群榜单上,浙江以17个产业集群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重视加强创新、研发的投入,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R&D经费及R&D人员投入不断上升,2022年,浙江民企研发投入百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5.28%,上规模民企平均研发强度为3.15%。民企百强的研发投入的入围门槛达到3.3亿元,相比2021年提高了39%。百强企业的研发费用总计达到2000亿元,相比上年度增长了44%。根据2023年发布的《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浙江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万家。阿里巴巴等头部平台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吸引了大量人才、金融等创新资源,以前沿科技创新突破支撑其商业模式创新,逐步形成了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格局。

(三)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浙江的民营经济在技术驱动和政策引导双重作用下,积极布局研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探索平台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价值化的“主力军”。一方面,民营企业积极投入数字化转型,依托技术、产业变革契机和自身业务需要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据《浙江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浙江累计上云企业已达49.9万家,上云企业总数和工信部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按照现代服务业的理念指导商业实践,加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展直播电商、无人电商等新业态。

(四)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民营企业是国际竞争和贸易交流的主体。从国际贸易来看,民营经济是浙江外贸进出口的主力,且民营经济占浙江全省的贸易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浙江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6.9%,占全省78.3%,比重提升2.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12.8个百分点,全球五百强企业中的“浙商”数量逐年攀升。2022年,浙江百强民企及其子公司在外投资企业数达到700余家,新增海外投资较上年增长8.8%。从国际竞争来看,浙江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积极抢占话语权。浙江民企善于通过反向收购业务相关的国际企业获取相关技术专利、实现品牌国际化和扩大市场份额。浙江民企敏锐的嗅觉、前瞻的眼光和务实的态度,是实现“地瓜经济”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的典范。

(五)社会建设贡献不断增加

民营经济在贡献税收、吸纳就业、公共服务和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建设贡献持续增加。民营经济是浙江贡献税收、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据《中国民营经济(浙江)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民营经济贡献了浙江约73.4%的税收和87.5%的就业机会。民营经济是养老、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的重要贡献者。吉利控股不仅积极承担员工社保,还为员工及其家属购买商业保险。娃哈哈秉承家文化理念,投资建设惠及员工的保障性住房,2023年计划建成交付1364套住房。民营经济是山海协作、共同富裕的落实者。浙商是浙江对口帮扶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重要执行者,为帮扶地提供了大量的产业资源和就业机会。2022年,约有2400余家浙江民营企业(商会)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对省内外行政村进行结对帮扶,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及多元产业发展。

三、传承弘扬“四千精神”,推动浙江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持续弘扬传承“四千精神”,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企业家精神建设为核心,持续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将企业家内在的创新动力与外部环境的持续优化有机结合,推动浙江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一)营造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浙江要更好弘扬“四千精神”,激活人的内在潜力与主观能动性。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尊重企业发展主动权和选择权,塑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生态。一要持续建设数字化服务型政府,强化问题导向,挖掘企业需求,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率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获得感。二要持续优化“亲清”政商关系,鼓励干部与企业家在法律道德底线内正常交往,既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现“清”,又以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亲”,做到亲而有规矩、清而有作为。三是政策制定中要敏锐把握创新主体的差异化需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制定差异化政策,真正打通创新全链条各个环节的堵点、难点,让惠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四千精神”的创新内涵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带动区域产业整体提质增效。一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税费减免、科技奖补力度,以各种产业政策助力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落实,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拓宽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二要强化龙头辐射带动作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积极参与行业产业大脑建设,促进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三要构建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推动民营企业与重点高校、省级实验室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创新联合体。

(三)鼓励民营企业高水平“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

以“四千精神”蕴含的开拓内涵指引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全方位多元化的开放发展中,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竞争力。一要强化企业作为开放主体的地位作用,在重视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要重视品牌塑造和差异化的市场营销,向高附加值区域进行业务延伸。二是重视标准规则国际化,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全球行业标准和相关规则的制定,重视国外专利的申请和对自身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三是企业家要积极扩展国际视野,民营企业要有全球战略眼光,积极主动参与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对外直接投资或跨国并购,也要重视跨国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把握机遇不断发展壮大。

(四)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新时代民营企业要发扬“四千精神”,抓住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一是加强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制定适宜公司实际情况的转型方案,着重关注技术对产业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二是强化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数据管理等领域着力培育新技术人才,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导向,构建满足产业生态需求、人才梯队合理持续的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培育体系。三要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改造传统制造业,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载体,鼓励民营企业围绕核心技术优势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转型发展。

“四千精神”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实践和发展而不断演进,推动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引着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升级、科创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参与国际竞争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未来,要深刻理解并传承好以“四千精神”为代表的“浙商精神”,为浙江市场主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发挥民营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先行军作用,引导企业积极投身数字化转型,提升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助力其在新发展格局的当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陈国权,陈洁琼.新时代浙商精神的历史方位[J].浙江社会科学,2018(04):71-73.

[2]赵静.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民营经济篇[J].统计科学与实践,2022(5):22-24.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优化对策研究”(编号19CGL003)的阶段性成果。

(杨大鹏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王凌聪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洁】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