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页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作者:魏逸清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65   发布日期:2022-9-27

摘  要  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系统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分析其生成逻辑,阐述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要赓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智慧,保持高度历史自觉、担当责任,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开创未来,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生成逻辑;实践路径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讲话中首次提到“历史主动精神”,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再次强调“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1]。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奋斗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着党在深刻领悟把握历史运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主动作为。赓续弘扬党的历史主动精神,首先要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层面把握其生成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历史必然:近代苦难下人民日渐觉醒

1840年,英国为寻求殖民扩张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而后,西方侵略者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破坏我国主权、领土完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大部分国人依然沉浸在明清安稳的状态中。直到“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嘱托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少数中国人民才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惨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中国人民开始普遍觉醒,自发组织反抗侵略斗争,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开始主张学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维新派的思想再一次推动了中华民族觉醒。《辛丑条约》签订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过去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促使中国人民寻找救国出路。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追求真理和科学的伟大觉醒,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奠定了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精神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使长期处于迷茫被动中的中国人民有了科学理论指引。此后,中国人民发挥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展现出更加强大的斗争力量。

(二)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提供哲学基础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学到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了解如何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探求社会发展规律,这为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1.主体层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把握历史的创造者,并指出在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2]。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着历史前进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决定了历史发展的结局。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是历史主动精神在主体层面的反映。中国共产党要想发挥好历史主动精神,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创造者这一原理,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

2.认知层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定为自由自觉、主体改造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3],人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4]。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觉活动改造客体的同时,也受制于客体。人民群众要在遵循自然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3.动力层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透过历史表象发现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客体形成能动与受动的双向关系。主体只有处理与解决好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认清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善用辩证思维化解矛盾,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抓住发展机遇,才能长远谋划,发挥好历史主动精神。

(三)实践经验:百年党史践行历史主动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5]。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找到了认识中国问题的方法,进而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彰显着历史主动精神。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刻领悟历史发展规律,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和发动工人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依靠群众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血的教训创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革命火种,党在长征路上没有被动等死而是主动开辟红军存活之路。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扰乱敌人追剿,掌握军事主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主动谋求团结协作,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挽救民族危亡。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注重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社会的新矛盾,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提上日程。党的八大基于国内形势及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当前主要任务是保护与发展生产,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6年夏秋,中国共产党清醒地提出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并且在党政机关进行“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界开展“五反”运动,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入侵。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首先有步骤地完成拨乱反正任务,总结经验教训,认清正确发展路径。其次,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必然,主动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从试点到逐步扩大,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拓未来,发挥主动精神向世界靠拢。此外,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从大历史视野对未来发展进行长远谋划,稳步推进国家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认识世界发展趋势,洞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同时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全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智慧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善于从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避免犯过的错误;更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筑牢历史自信,增加前进的力量与勇气。

1.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增强以史为鉴、知古鉴今的能力,避免重蹈覆辙。中国共产党要牢记过去失误带来的惨痛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成立时的初心与使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探寻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同时,从其他国家历史发展中借鉴经验,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前进力量。

2.汲取智慧、坚定自信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丰富而全面地了解历史,系统把握历史发展进程,从党的百年奋斗中获得自信来源。弘扬党的执政优势,继续发扬党能够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优良品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在历史发展中坚定制度自信。此外,要厚植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筑牢历史记忆,从历史发展中看到党带领人民走过的百年光辉奋斗征程和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历史自信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保持高度历史自觉、担当责任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保持高度历史自觉,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保持清醒、敢于斗争,担当起自身发展的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

1.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首先要尊重历史,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握历史。以史实为依据,公正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避免历史虚无主义,避免歪曲丑化历史,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否定历史事实,随意剪裁历史、歪曲历史的现象。只有从唯物史观整体性出发考量历史,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科学认知历史,抵制碎片化、娱乐化的唯心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正确看待历史,才能学习历史智慧,提升历史自觉,发挥好主观能动性。

2.保持清醒、敢于斗争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难题,保持敢于斗争的胆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持求真务实,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肩负起作为百年大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时代责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解决关系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勇于同一切阻碍我国发展进步、阻碍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利因素进行斗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开创未来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运用规律以指导未来更好地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未来开拓前行。

1.把握规律、洞察大势

沉淀历史智慧,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面清醒地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前进方向,增强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看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继承好党执政秘诀,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继续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在探究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

2.善抓机遇、开创未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7]。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才能抓牢发展中新的历史机遇,增强引领时代、继续开拓前进的力量,真正把重大历史机遇转化为切实惠及人民的发展成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大好历史机遇,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懈奋斗,赢得更伟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6][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669,57.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江锦】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