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5-03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本刊特稿 首页 >

加快推动“数字江苏”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巩保成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28   发布日期:2022-6-7

摘  要  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强省战略,围绕“数字江苏”建设,积极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构筑新发展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数字强省建设中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数字动力。

关键词  数字江苏;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对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作出明确部署。近年来,江苏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数字强省战略,围绕“数字江苏”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等经济社会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构筑新发展优势,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江苏样板,为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江苏经验。

一、“数字江苏”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增强全球竞争新优势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大数据、互联网、AI、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欧美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战略规划,积极抢占数字化发展制高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全球竞争新优势。

(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先后出台《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三)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碳达峰、碳中和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等经济社会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型增长,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另外,突发性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彰显了加快建设“数字江苏”的重要性。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流、物流等要素资源的流通不断受到限制,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极大的影响。以数据、信息流为载体的数字技术充分发挥算法优势,助力疫情防控、恢复生产、保障民生,在疫情统计、筛查分类、线上教学、网络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数字江苏”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聚力打造形成数字基础设施一流,技术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融合应用成效显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强化政策引领

近年来,江苏省围绕数字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数字江苏”建设,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试行)》《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聚焦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数字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数字江苏”建设已成为江苏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十四五”规划中,江苏提出“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高地、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未来引领力的数字社会建设高地和全球吸引力的数字开放合作高地”,促使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数字动力。

(二)培育数字经济新发展优势

一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数字经济的规模和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业已成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推动下,江苏数字经济呈现增长迅速、创新融合加快、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态势。据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5%左右,位居全国前列。从行业分类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5%;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6600亿元,同比增长约1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1.2万亿元,工业软件产业链收入占全国21.5%。二是围绕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加强“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产业前瞻核心技术研发部署,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如“神威·太湖之光”是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超算能力位居全球前列。三是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规模和增速领跑全国,参与创建和试点的中国软件名城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三)加大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江苏省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关键增量”。2021年累计投入超10亿元,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项目。下拨专项资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类项目16个、信息服务类项目5个、重大基础设施通信类项目3个等省重大项目建设。针对5G芯片、车联网、国产云操作系统等短板弱项和“卡脖子”技术部署实施攻关项目66个。

(四)数字化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一是统筹数据共享、云网环境等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人口、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共享开放,构建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外网实现全覆盖。二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不见面审批”“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苏服码”“苏康码”等服务,普及社保、就业、医疗等服务场景数字化应用,数据实现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互联共享,数字化社会治理效能得到稳步提升。

(五)数字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升级

一是5G网络实现“镇镇通”。截至2021年底,江苏省共建成5G基站13万座,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双千兆”网络(5G网络、千兆光网)实现全省各市县主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全覆盖。南京、无锡、常州、苏州4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二是立足江苏发展优势,大力推广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试点工程。其中,2021年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340多家,新增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超10个。三是大力推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昆山中心、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态势初显。四是重大科技平台载体取得阶段性突破。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州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紫金山实验室已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并取得了全球首个内生安全云平台、毫米波相控阵芯片等世界领先科研成果。

三、加快推动“数字江苏”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围绕数字强省战略,积极推进“数字江苏”建设,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推动“数字江苏”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亟需破解。主要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数智融合对实体经济渗透不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有待强化;数据要素流通共享仍存在跨区域、跨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一体化大数据共享体系仍需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个人信息非法采集和利用、数据交易模式不健全等问题;公众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仍需加快构建与完善,以化解不同群体、不同区域间在数字化应用、数字素养方面的“数字鸿沟”。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江苏”建设。

(一)推动基础设施数智融合发展,夯实“数字江苏”发展的基础

一是推动基础设施数智融合发展。以推动车联网、船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公、铁、水、航空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平台互联、数据互通和设施共享,发展多式联运,夯实“数字江苏”建设的物联基础。二是提升先进泛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双千兆”网络(5G网络、千兆光网)覆盖率,推动南京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升级和江苏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优化全省基础网络环境,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与安全性,力争建成全球信息通信枢纽。三是超前布局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结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优化数据中心布局,适度超前建设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以“算力、数据、算法”协同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打造省级数据中心“双核三区四基地”发展体系和算力体系。

(二)聚力攻关“卡脖子”技术,培育“数字江苏”发展新引擎

一是打造高能级数字创新平台。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争创国家实验室。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大院大所合作,依托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活力,提升全省数字产业化创新水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高地。二是聚力攻关“卡脖子”技术。聚焦云计算、大数据、AI、5G/6G、高端通用芯片、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前沿基础型、应用型技术创新,聚力攻关“卡脖子”技术, 强优势补短板,提升数字技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聚焦数字产业化发展重点领域,调整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创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试验区,提升数字产业服务能级,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四是打造专业化、特色化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作用,以“大带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特色化数字产业集群。

(三)推动产业“智改数转”,培育“数字江苏”发展新动能

一是推进制造业向“江苏智造”转型。聚焦全省30条优势产业链、10条卓越产业链,以推动制造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为主,开展“智改数转”试点示范,加快攻克一批关键共性环节,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高端智能装备自主研制,壮大“数字江苏”发展新动能。二是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水准。实施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和“1+1+40+N”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总体布局。推进省级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总平台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平台江苏分平台建设,建立工业信息安全服务资源池,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水平,推动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提档升级。三是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充分发挥南京国家农创园、南京国家农高区等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苏农云”建设,打造全省农业农村“一张图”。积极探索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产品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做靓“苏韵乡情”品牌。

(四)聚焦数字政府,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加快构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以统一入口建设、统一标准规范,打通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通道,推动省市县各层级和各领域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部门数据库等数据的互联共享,完善一体化大数据共享体系,打破“信息孤岛”,盘活数据资产。二是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大力推行“一站式”集中服务功能,推广“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窗通办”“全省通办”,有序推进“一次就办”“不见面审批(服务)”等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探索各类社会基层治理数据的融合应用,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四是提升民生领域数字普惠性服务水平。以“数字+”模式,推动医疗、养老、交通、教育等民生领域数字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民生领域数字普惠性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数字江苏”建设中享受数字红利,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强化数据监管与安全防护,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构建全省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全省监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全省网络安全态势。二是探索建立政府监管部门、公众、行业组织等多元化协同治理新模式,加强宣传与引导,畅通公众参与监督渠道,营造良好的公众积极参与“数字江苏”建设氛围。三是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依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制度,制定数据应用违规惩戒机制,强化互联网行业自律管理,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力度,建立相关风险事件的跨部门预警通报和联合处置机制。四是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以市场主体应用需求为导向,健全公共数据共享供需对接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为公共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五是培育要素市场供给。推进社保、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就业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经数据清洗后有序向社会开放共享。探索制定数据共享应用有关制度规范,加快社会数据标准化采集、加工、确权、评估。

(六)强化数字人才培育,营造良好的“数字江苏”发展生态

一是加强数字化专业型人才培养与“引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提升公众数字素养。充分发挥江苏高校资源优势,探索“政产学研”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优化专业内容,培养专业性高技人才。积极发挥江苏省数字化人才发展联盟资源优势,全球范围内挖掘数字化高端人才,落实相应引才政策,更好地引才、留才、用才。二是探索数字人才资源共享流动机制。畅通政府机关、高校、企事业等单位间数字人才流动渠道,提升数字人才均衡化配置。加强各部门信息化培训,强化信息化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三是加大对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人才配置力度,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适老化及无障碍建设,缓解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化应用、数字素养方面的差异,弥合“数字鸿沟”。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jiangsu.gov.cn/art/

2020/11/26/art_64797_9582831.html? qnahi

=affiy2.

[2]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EB/OL].http://www.jiangsu.gov.cn/art/

2021/11/1/art_64797_10093379.html.

[3]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EB/OL].http://gxt.jiangsu.gov.cn/art/

2021/12/31/art_6278_10258388.html.

[4]赵明.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治理效能[J].群众,2021(6).

[5]袁真艳.打好数字江苏建设“四张牌”[J].群众,2021(13).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