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30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从江苏五市对比看无锡经济奋力争先着力点

作者:杭 飞 朱 玮 马 骏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70   发布日期:2022-5-6

摘  要  2021年度无锡经济运行平稳、稳中向好。本文运用熵值法对省内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南通五市28个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五市2021年经济发展质量情况。经过综合计算,无锡2021年度经济发展质量指数72.44,排名第三。无锡也面临产业支撑力不足、服务业规模能级不高、投资乏力、消费活力不够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无锡经济奋力争先需关注的几个着力点。

关键词  经济运行;发展质量;产业效益;投资动能

2021年,无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按照可对比、有数据的原则,本文运用熵值法对省内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南通五市2021年经济发展质量28个指标进行研究。综合计算结果显示,无锡2021年度经济发展质量指数72.44,排名第三,位列苏州(98.76)、南京(78.76)之后,超过常州(61.40)、南通(50.87);同时也指出无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无锡经济奋力争先需关注的着力点。

一、江苏五市经济发展质量情况对比分析

本文构建了以经济效益、产业效益、动能转换、经济活力、对外开放、共享发展成果6个一级指标(下设2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用以全面客观评估2021年度无锡与省内城市苏州、南京、常州、南通的经济发展质量。

通过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然后运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客观赋权,得到权重矩阵;最后将各指标的权重与标准化值相乘再累加的综合得分即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总体来看,2021年度无锡经济运行较为平稳,经济发展质量在省内五市中排名第三。从一级指标来看,共享发展成果排名第一,经济效益和对外开放排名第二,经济活力排名第三,产业效益、动能转换排名第五。从二级指标来看,无锡相对优势指标(前两位)有10项,处于中游指标(第三位)有11项,相对劣势指标(后两位)有7项。(详见表1、表2)

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相关指标排名靠前,居民获得感较强。经济效益方面,仅次于苏州,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尤其是GDP增量指标,全年增幅1632.8亿元,仅次于苏州。对外开放方面,2021年无锡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继苏州后省内又一进出口总值破千亿美元的城市。经济活力方面,创新生态与动力与苏州、南京相比差距明显,创新驱动亟需增强。

产业效益方面,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排名最末,工业支撑作用有待加强。服务业发展仍需提质提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落后最高的南京10.9个百分点。

动能转换方面,投资乏力现象没有得到改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在低位徘徊,指标排名在五市中靠后。工业投资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两个指标在五市排名最末,尤其是工业投资增速全年始终处于负增长区间。投资更多依靠少数重特大项目带动,普通企业投资意愿不高,技术改造动力不足。消费支撑力不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与其他城市差距明显,分别落后南京、苏州、南通、常州24.7、16.1、12.1、9.5个百分点。

二、无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支撑力不足

无锡产业门类多,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虽然有些产业集群在全国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企业单体规模普遍不大,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还略显乏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就物联网产业来说,与全市3100亿元的产业总量相比,技术供给质量不高、创新支撑力偏弱,在“卡脖子”环节取得的突破不多,创新策源力不强。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产业链带动力与科技创新力不足,产业支撑作用不强。 

(二)服务业规模能级不高

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在省内五市排名第三,服务业发展在规模能级、区域协调、支撑体系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服务业产业层次有待提升,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高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态发展缓慢,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和辐射外溢周边城市上存在一定短板。

(三)投资后劲不足

从投资动能指标来看,无锡工业投资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等指标表现较差。除了较高基数影响外,工业大项目开工较少,重特大项目支撑力度减弱,重大项目后劲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复杂环境下,企业投资意愿不高,技术改造动力不足。同时,在重大项目引进激烈的城市竞争下,无锡的投资吸引力不足,投资吸引的马太效应将在城市竞争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四)消费活力不够

无锡消费支撑力不足,优质消费项目供给不足,消费供给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辐射不足和消费外溢并存,在中高端消费方面面临消费向周边高能级城市和境外消费溢出的情况。消费活动不活跃,一定程度上与无锡人讲求务实的性格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关,表现在消费习惯上就是重视刚性消费,忽视享受型消费,消费市场需要进一步激活。

三、对无锡经济奋力争先着力点的思考

(一)提升产业发展质态,提升经济动力

一是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重点发展的16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地标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挥本土优势,推动资源集聚,加快形成“头部企业引领、专精特新企业支撑、中心企业配套”的产业地标形态。提前布局未来产业。立足无锡发展基础,加快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高端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等相关领域探索布局。二是大力推广“二次创业”。通过装备提升、数字化赋能、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嫁接智能制造、延伸产业链条,有效推动产业固本增效、转型增力、接续增量,有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提升发展新动能。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技术攻关,增强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支持企业开展项目研发计划,每年遴选一批纳入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库,协调场地、资金、服务等要素资源,保障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建设。

(二)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无锡制造业优势,围绕科技服务、软件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加快构建动能强劲、业态高端、辐射力强大的现代服务新体系。二是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立足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等服务业集聚区,初步构建起国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梯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空间聚集、产业集聚、资源集中、服务集成的发展态势。三是加速融合发展。强化数字化赋能赋值赋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入融合,推动制造业创新升级、动能转换和产业链提升,构建以高端制造业为引导、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三)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精准化招商引资。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坚持招大引强,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地标性产业集群主攻方向,明晰产业链上下游横向、纵向分布,及时更新、充实客商库和项目库,精准化引进,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增强产业链韧性。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从需求侧拉动大规模投资,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持续增加中高端供给,从供给侧赋能生产、消费、社会治理等多个环节,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N+1”的营商环境特别服务,对标国际惯例、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标准再“加一点”力度,形成重点投资项目和创新项目“N+1”专项项目支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无锡高端要素虹吸功能,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地。

(四)加强消费城市建设,提升经济潜力

一是推动本地商圈蝶变升级。加强全市商业设施、商业层级、空间布局、业态导向、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网络科学规划,推动商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深度融合,完善“地标商圈”,进一步加强商圈与周边旅游景点、文化场所等资源互动,打造商文旅融合商圈。二是打造主题鲜明的“夜无锡”IP。找准城市发展定位,挖掘城市特色,以无锡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山水湖光秀美景色、灵动的现代化都市为载体,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消费,积极培育夜旅游、夜消费拳头产品和消费项目,打响无锡“夜经济”品牌。三是丰富商业场景,加强营销创新。发挥“互联网+”平台、新媒体、传统媒体等相互交融作用,重点推介以中山路核心商圈、清名桥街区、万象城商圈等“地标商圈”,推动线上与线下联动,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推介宣传渠道,打造立体、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深挖城市商业潜力,促使商业能量新生优化,不断扩大无锡城市消费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提升城市竞争力

一是提升国际国内双向投资效能。继续大力引进外资,提高外资在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的投资效率,利用境外利率优势服务境内实体经济。推动外贸企业从“出口创汇”向“价值链升级”战略转型,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培育跨国投融资机构,打造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桥头堡。二是增强外贸竞争力。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多元开拓贸易渠道,提升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作用,激发外贸主体活力,拓展外贸发展空间。三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宜居品质,打造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景观享受三位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增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加快布局国际性赛事综合场馆等高端体育设施,打造与世界对话的文化名片,通过承接国际性体育赛事展现无锡国际化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如忠,郭澄澄.全球价值链上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以上海市为例[J].产经评论,2018,9(5):14.

[2]青岛政务网:我市依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EB/OL].2021-02-25.

[3]汪志飞.宁波先行先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展望建议[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1(09).

(作者单位:无锡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