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30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本刊特稿 首页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江苏建设

作者:徐龙建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34   发布日期:2022-5-6

摘  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要义涵盖生态文明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法治论、生态建设系统工程论五个方面。建设美丽江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要求,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使命担当。必须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江苏;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美丽江苏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新时代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选择。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生态文明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做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纵观历史,放眼世界,只有“生态兴”,才能孕育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反之,如果“生态衰”,最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甚至灭亡。

(二)生态生产力论

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生产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短视做法,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生态民生论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致力于增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土环境、绿色的食品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真正做到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

(四)生态法治论

制度、法律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的东西。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生态法治论坚持边保护边发展、边发展边保护的生态思维,用法治倒逼生态保护,牢固树立生态安全红线,强化“生态优先、生态第一”的原则,从而使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生态建设系统工程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保护的宏大视野出发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打破生态治理过程中“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统筹兼顾,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地进行生态建设,还自然以生机,还生命以绿色。

二、建设美丽江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要求

建设美丽江苏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使命担当,是加快新时代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江苏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江苏在新时代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绿色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江苏要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最新定位,为江苏发展勾画了美好蓝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提出为江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内涵,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实现“环境美”是江苏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后的首次调研,首站选择江苏意义重大。从生态文明的视角考察,打造美丽江苏,肩负着为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探路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徐州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神农码头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苏,又专门考察了长江和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时指出:“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放眼当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2021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2.4%,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和入江支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4%,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美丽江苏图景正在逐步呈现。

三、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力争在五年内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让美丽江苏更加令人向往。为此,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以降碳为战略方向倒逼产业转型、发展转型

从江苏实践看,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但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江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多,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在发展不断上台阶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特别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布局统筹考虑,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交通、空间结构全面调整优化,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必须坚决拿下。“十四五”期间,要确保完成国家初步下达的能耗强度降低15%和碳排放强度降低20.5%的约束性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解决好较为严峻的能源保供、能源安全问题,既要注意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重点要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降耗减排升级改造上下功夫,又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改造、清洁能源比例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做文章。

(二)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为重要抓手提升环境质量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和“南水北调”沿线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加快优化全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以生态优先、环保先行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围绕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攻坚战;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无废城市”建设、新污染物治理、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攻坚战。另一方面,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打好长江大保护修复攻坚战为抓手,强化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持续推动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和新一轮太湖、淮河治理等重点工作,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要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技术进步与绿色低碳发展相融合,推进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入强大动力。一方面,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整合设立全省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围绕可再生能源、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设立省级投资基金,实施超高效光伏电池技术、人工光合作用技术、生物制造二氧化碳转化技术、新型核能发电技术等一批低碳前沿技术重大科技专项攻关,积极推进规模化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技术发展,构建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统筹布局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农业领域低碳生产技术和农机设备示范推广;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作用,加强绿色技术供给,打造引领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四)以减碳降污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仅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明确到2025年,江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丽江苏建设初显成效。因此,要以减碳降污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一方面,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两高”项目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和用能预警,对能源消耗占比高的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组织实施节能降碳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幅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另一方面,要重点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切实提高产业“含绿量”“含金量”,为厚植江苏实体经济优势增添更多绿色动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 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日报,2021-11-29(1).

[4]徐龙建,燕芳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价值蕴含[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5):28-34.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锦】

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