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5-04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书评 首页 >

一本全面了解荣德生的发轫之作

作者:张新宇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96   发布日期:2021-1-7

初识荣德生,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当时只知道荣氏兄弟是民国时期有名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对于荣德生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再识荣德生,是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介绍荣氏兄弟的创业传奇,脑海中对荣德生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如今读罢江南大学汪春劼教授所著《绅商之道:荣德生的28个侧面》(凤凰出版社,2020年7月版),我对这位20世纪的商业大亨有了更深的认知。

荣德生(1875-1952),无锡荣巷人,以钱庄起家,与其兄荣宗敬合伙创办了茂新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厂等20多家企业,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在荣氏昆仲创业的过程中,曾多次遇到贵人,助力其事业发展,也在战争灾难中浴火重生,其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苏轼曾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荣氏家族企业的成功不仅有赖于荣氏兄弟过人的商业头脑,更与他们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优秀品质有关。

在历史的长河中挖掘闪光碎片,尤其是对人物进行全面评价并不容易。时移世易,物转星移,历史不能再现,历史真相难以寻觅,历史人物的心理情感更难以捉摸。然而,人性是相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苏格兰人救了一个犹太人,把他藏到自家的地窖里。后来有记者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救一个犹太人?这位苏格兰农民回答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我想这个故事在说明,即便环境背景不同,即使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我们依然可以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取向,价值判断。该书在这方面的尝试是成功的。

众多人物传记总不免落入过度粉饰赞美、偏离真实和客观的窠臼,而该书秉持着不溢美不夸张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荣德生。荣德生一生传奇,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历史与文学是相通的。读文学时倘若不把自身带入书中的情境,便难以有共情,难以理解文本的意蕴;读历史倘若只是冷眼旁观,不把自己带入历史真实,去感受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便无法真正客观地去评价历史人物。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说:“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写历史人物,就如同站在现实,触摸过往,与人物进行超越时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荣德生本人,也与他的交往圈子密切相关。为了尽力还原荣德生的人物形象,其左膀右臂——“公关达人”薛明剑、“地头蛇”钱孙卿也被作者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史家治学以“材料”为秘诀,无材料不成史,更无谓成一家之言。作为一本历史人物传记,该书保持客观的立场,以丰富史料为支撑,从多个角度出发,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真实的荣德生形象。

该书以早年篇、经济篇、政治篇、交往篇、公益篇、生活篇、晚年篇七个板块,涵盖了荣德生作为企业家、公益人士、父亲等多重身份下的角色转换。作为一个创业者,荣德生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对优秀人才不惜重金聘请,在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各有所长的精英;作为一个旧时代成长起来的商人,荣德生身上有着难得的士大夫情怀,作为一个实业家,荣德生在参政议政方面也很活跃,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还是共产党执政时期,荣德生都作为统战对象,担任议员与全国政协委员,孔祥熙、阎锡山、吴稚晖、冯玉祥、李宗仁、蒋经国等名人大佬来锡时都曾受到荣德生的隆重接待;作为一个社会公益人士,他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曾参与展览筹款济贫,捐款复建古迹,并建造了占地80多亩的梅园,大方地对公众免费开放;他花巨资创立私立江南大学,重金邀请名家学者前来任教;作为一个父亲,他尤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秉持土洋结合的教育理念……当该书将28个侧面的荣德生呈现在我们面前,荣德生的人物形象就不再局限于“企业家”这样一个单薄的标签,变得鲜明饱满,跃然纸上。

长期以来,历史著作不免要引用许多史料,也常陷入历史数据、历史事实生硬堆砌的困境中,导致行文佶屈聱牙,读者难以理解,只能弃之角落。该书作为历史人物传记,想要把人物写得鲜活饱满又不失真实,让读者有深入阅读的欲望,需要把握丰富史料与作者行文之间的和谐穿插,这也是该书与文学式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在这一点上,作者做到了可读性与学术性的结合。该书所引用之史料,或佐证,或补充,或延展,都合乎还原人物形象之逻辑,读之兴趣盎然。

为了让读者更加真实地贴近历史,作者不辞辛劳地收集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与行文互相补充,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不可谓不尽力;该书的七个章节封面皆选用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如经济篇选用茂新一厂的老照片,政治篇选用官员来锡游览梅园留影照片,标题与图片结构和谐,不可谓不尽心;该书摘录部分与正文字号、字体不同,间距合适,便于阅读分辨,版面整齐美观,不可谓不尽职。

作为一个实业家,荣德生对国家政权的敏感度极高。他一生经历多次政权更迭和战争危机,可以说,荣德生的人生经历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斯人故去,他的生命痕迹在当代似乎在逐渐消解,幸运的是人们并没有忘记他。多年来,这位实业巨子竟然没有一本学术年谱与学术传记,或因资料难以查找未能有所成果,汪春劼教授这部著作大大推进了对荣德生的研究。

克罗齐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当今时代,企业家如何承担起与经济实力相对应的社会责任,如何培育企业文化,荣德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样本,也是该书所阐发的现实意义。优秀的作品是开放的,荣德生是一位企业家,但他并不仅仅只是一位企业家。当代企业家或许可以从中学习到荣德生的用人之道,商业头脑;教育家或许可以从中学习到荣德生的教育理念;社会公益人士或许可以了解到荣德生对社会的捐赠活动……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来阅读,这本著作总是向所有读者敞开的。

该书是荣德生的传记,从更大的意义上说,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荣德生与无锡这片土地的互相成就。他得无锡之孕育,无锡得他之荣光。汪春劼教授在无锡工作生活多年,对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无锡与荣氏家族的研究有着天然的使命感,也有着更多的追问。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有幸上过汪春劼教授的近代史课程,他讲课时富有激情,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翻阅当年的日记,我曾写下这么一行字:“我有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历史老师,他教给我们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如今来看,汪春劼教授的“正义感”正是他对历史真相的执著追寻。多年来,他致力于无锡本土的历史研究,不断探索着那些围绕在心中的疑团:无锡何以成为近代工商业的兴盛之地?荣氏家族何以成功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荣德生如何教育子女?梅园、宝界桥是如何建造的?荣德生的用人之道是什么?作者力图揭开笼罩在历史真实之上的迷雾,为读者呈现最大限度的真实。我想,正是作者的不断追问成就了今天的这部著作。

胡适先生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历史真相存在于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但所有为靠近彼岸所做的努力,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铭记。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