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5-06 星期一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探索

作者:孙艳艳  阙明坤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418   发布日期:2020-12-2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挖掘好红色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所创造并保存下来的一种物质与精神形态共存的特殊宝贵资源。”(胡杨,汪勇. 略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0,〈8〉.)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内容丰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坚守初心、践行初心、守望初心的精神品格之集中体现,具有独特的理论魅力和深厚的精神内涵。

(一)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广泛的内容和载体

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态,红色文化资源可大致分为三类,即文献类红色文化资源、建筑类红色文化资源以及事迹类红色文化资源。文献类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文献的原始资料及内在精神所形成的资源、文艺作品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文献类红色文化资源既为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内涵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也为学生深化对红色精神的认识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参考;对于革命遗址旧址、革命纪念馆、革命领袖人物故居等建筑类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体现在思政课现场教学或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或当地讲解员结合图片、文字、场景进行现场讲解,有效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促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对于参加过红色革命的人物事迹类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则可以在精心组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上门拜访、访谈等形式,从交谈中了解老一辈革命家血与火的经历,有效激发大学生敬畏英雄、崇尚英雄的情感和青春担当。

(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和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革命文物、革命旧址以及凝结在内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是一部部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活教材。这些红色文化教材记录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有助于启迪大学生深入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将活教材活学活用,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革命道德、厚植爱国情怀,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新挑战、新任务、新使命、新担当。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合梳理并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红色文化洗礼中提升思想认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增强政治认同感,涵养文化自信。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地方政府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不力,红色精神挖掘不足

有些地方相关部门对红色文化资源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将其纳入地方文化发展大盘子来部署,缺乏规划引领、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仅对一些重要的遗址采取了基本的保护措施,而更多的红色文化遗址因地处偏远、不易开发利用而年久失修,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部分遗址甚至随着现代化进程已无印迹可寻。同时,因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涉及多部门,存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等现象,形成管理上的死角;红色保护的司法力度也明显不够,对人为恶意损坏遗址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法律惩罚措施。另外,还有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没有红色标识或图案等,红色文化元素无法充分展现,关于红色题材的故事、图书、情景剧等作品较少,红色内涵挖掘不足,难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二)高校各部门间协同不足,没有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要想将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有效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离不开学校团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然而,很多高校在校级层面未成立综合协调机构,未建立健全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机制,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重心侧重点不同,导致各部门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断层,没有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和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亲和力和针对性不够,教学效果仍待提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和反思。但是,总的来说当前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尚未真正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教学效果仍有待提升。

一是内容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未提前了解各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没有体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习的原则,缺乏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是只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体悟。一些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抽象枯燥、空洞说教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在实践教学中,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教学过程中存在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等问题,不能使“大学生触摸革命时代、见证艰辛创业、感悟先辈人格力量,从而认同革命历史和革命理论”。(湛风涛,林婉婷.红色文化在思政课的应用研究综述[J].党史纵横,2016,〈09〉.)在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也不要求学生巩固强化,撰写体会或感悟等,无法引导大学生真正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重要价值,不利于红色精神的内化,违背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初衷。

三、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地方政府要着力构建好红色文化记忆

一般说来,红色文化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针对部分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存在一定人为损坏、保护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地方政府应联合相关部门提前制定红色资源保护及完善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科学保护进程。增加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在保持红色文化资源完整性基础上组织领域内专家学者充分挖掘其蕴含的理想信念等红色基因,并通过不断充实革命文物、丰富展示形式、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升讲解员专业素养、利用好重要节庆日进行各种纪念活动等措施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基础保证。

(二)学校各部门间应建立良性协同联动机制

高校各部门协同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性与实效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应重视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为思政课教学建立良好的红色文化环境和课外实践机制,协同组织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校外红色体验活动和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各种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相结合,强化育人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图书馆合作,成立红色文化学习小组,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讲座、论坛等主题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团委、党委宣传部合作,创建红色文化社团,由思政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开展“红五月”红歌合唱等校园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学中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

(三)思政教师要深入挖掘红色内涵,细化教学内容

一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层面要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课程教学方案,统一组织思政课教师通过文献研究、网络搜索、实地调研、专家走访等形式进行研修、考察交流、实践,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建立地方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二是各教研组从思政课教学的角度,将相应红色文化资源要素进行关联匹配并进行重点研究,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细节,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脉络及其精神内涵,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整合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并使其内容丰富化、系统化、立体化。

三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大学生学科特点设计问题链和教学详案,把握思政课教学中学、测、导、悟、用的逻辑和教学规律,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四)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四个相结合

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究思政课案例教学、情境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方法。联合地方展览馆、学校学工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现场教学、红色流动展览进校园,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开展红色调研、共读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情景模拟大赛、红色微视频大赛、红色精神文艺创作成果展示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深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增强红色基因的传承。

二是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历史虽已远去,但在中国革命年代熔铸的红色精神却仍然焕发着生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谙历史过程,把握历史-现实的逻辑,认真学好四史,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革命精神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起来,向当代青年大学生诠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三是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思政课是以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为根本任务的,这就要求在把红色文化资源在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升华情感、引领价值观的效果,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四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因时而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丰富线上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开设线上红色文化讲坛等多种形式,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立体式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格局;线下采用课堂讲授、模块化教学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授新知,精心设计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环节和方式,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因素。挖掘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厚内涵,高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并落实好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编号2020SZA-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