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5-02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江南文史 首页 >

一份关于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与宜兴渊源的珍贵档案

作者:蒋宁鹏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81   发布日期:2020-11-24

档案记录历史,是指什么呢?档案,记载了一件事情的具体过程,留下了形成这个档案的单位和人员的一些情况。找到一份档案或相关的一系列档案,就可以揭开尘封的往事,发现历史的印迹。

最近,笔者查阅到一份与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相关的档案资料:1959年5月19日中共常州地委山区经济作物生产办公室《关于春期茶叶生产情况的报告》。从这份档案资料,可以了解到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与宜兴渊源的历史信息。

一、关于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重视山区经济的发展。为了发展宜溧山区的毛竹、刚竹、茶叶、蚕桑生产,1958年1月江苏成立了“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管理局”(本文简称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属于江苏省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机构,由时任分管农业的副省长韦永义兼任局长,张之宜、姜文章、张志强任副局长,机构位于现宜城街道五星电器(宜兴店)地块(人民中路195号)。1960年2月该局撤销,其业务由江苏省林业厅管理。

为贯彻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工作要求,常州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中共常州地委山区经济作物生产办公室。宜兴也成立了山区经济作物局,该局支部由夏贵乡(江苏宝应人)任支部书记,姜文章(山东乳山人)、叶士仁(上海嘉定人)为支部委员。

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从成立到撤销,时间不长,但对宜溧山区的开发、对宜兴林茶果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关于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副局长张之宜与宜兴的渊源

张之宜时任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副局长,与宜兴有着不解之缘。

1. 张之宜与宜兴

张之宜,1913年2月生于溧阳,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任中共溧阳县委书记。

1940年,张之宜率一批党政干部奔赴太滆开展工作,同年9月张之宜任宜兴县政府东乡办事处主任,1942年底任宜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5年3-9月任宜溧县县长。1945年,正当新四军向苏浙皖边区的日伪军发动猛烈进攻时,国民党军队悍然向新四军发起突袭。新四军在粟裕指挥下,2月至6月在天目山地区展开了三次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张之宜全力组织兵源和战斗物资的运送,为新四军彻底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夺取天目山三次反顽战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歼敌1.24万人的重大胜利,并建立苏浙皖辖区抗日根据地,打通了浙西与浙东的联系。抗战胜利后,张之宜奉命留守苏南,相继担任新四军苏南留守处主任、中共太滆分工委副书记、中共天西工委负责人等。1949年4月9日,张之宜任中共太滆工委第一副书记、太滆办事处主任,至4月24日宜兴解放。

1940年至1949年宜兴解放,张之宜在宜兴战斗10年时间,渡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为革命、为宜兴的解放出生入死,受过重伤,遭受过许多劫难。张之宜革命意志坚定,发动并依靠人民群众,战胜一个个困难,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解放初期,张之宜任苏南行署秘书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等职。

2. 张之宜在宜兴阳羡茶场

1958年4月,阳羡茶场在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以及张之宜的关心下开始筹建,定址湖氵父的羊岭山麓。成立后的阳羡茶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属江苏省农林厅国营农场管理局,1974年4月划归宜兴,成为宜兴县(市)属国营场圃。2002年阳羡茶场在拍卖中成为民营茶场,2016年更名为宜兴市阳羡茶业有限公司。

怀着对宜兴的深厚感情,对宜兴茶叶发展的牵挂,1957年底张之宜到宜兴考察工作时,向宜兴县委提议:宜兴山清水秀,应该在江苏率先发展茶叶生产。这一提议得到了宜兴县委的重视与积极响应,开始筹划茶场的建设事宜。

说来也巧,当时上海警备司令部有一批军官即将转业,华东局领导要求他们集体转业,到地方去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江苏省农林厅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到上海进行沟通,双方一拍即合:到宜兴创业,在茶叶生产上开创一片新天地。张之宜亲自带队,将108位转业军官送到宜兴,临时安顿下来。宜兴县委当即作出决定:成立“阳羡茶竹良种推广场”,组成宜南山区考察队先后到洑东、湖氵父等地,对地理环境、土质等进行考察,选址建设茶场。

经过考察,湖氵父羊岭这片山地三面环山、地势坐北向南,坡度较小、土层深厚,有1万亩左右的荒地可以利用。令人振奋的是,考察队发现这里的灌木生长茂盛,树丛中的野山茶叶片翠绿,油光发亮。随行的一位茶叶科技人员兴奋地介绍:野山茶长得这么好,说明这里的土质、这里的环境十分适合茶叶生长。经过化验,这片土壤属于红黏土,PH值在6.5-6.8之间,偏酸的土质适宜茶树生长。根据考察结果,新茶场就定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荒地上。从那以后,这片山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见证了解放初期宜兴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发展为宜兴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

经过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技术人员和南京林学院师生的地形测绘与设计,1959年1月19日正式宣布建场。为了集中精力专门办好这个茶场,江苏省农林厅决定把省庄作为毛竹良种试验基地,把“阳羡茶竹良种推广场”更名为“国营阳羡茶场”。当年新拓植茶园731.4亩,育茶苗48亩。

在艰苦的环境中,开荒者以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在这片荒地上渡过了建场之初最为困难的一段时间。他们付出的努力,这段不同寻常的创业史,让后来者钦佩,着实催人奋进。

阳羡茶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创办初期正值大跃进,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同时由于时间紧、人手少,翻土时没有捡除的茅草根第二年春风吹又生,长长的茅草影响了茶树的生长。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开荒者采取易垦山地先开垦的战术,没有严格按技术标准拓植茶园,缺乏肥料、播种前与播种后没有施肥,一批茶树变成了不发棵的僵苗。

为了加强阳羡茶场的技术力量,1961年9月宜兴县里将毕业于原宜兴农林学院茶叶专业的一批毕业生分配到茶场。身处火红的年代,这批充满创业激情的年轻人、茶场为数不多的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与阳羡茶场的职工一起,通过加强茶树管理、改良茶园土壤、开展科技实验等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让茶苗焕发了勃勃生机,把良莠不齐的茶垅变成了一条条翠绿色的长龙。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到阳羡茶场视察,对茶场的干部员工说:你们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把一片荒地建成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茶场,了不起!赞叹之余欣然命笔,题写了“国营阳羡茶场”六个大字。

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撤销后,张之宜先后任江苏省林业厅副厅长、江苏省林业特产厅副厅长、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期间,张老先生一直关心和支持阳羡茶场的建设,帮助茶场解决了许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阳羡茶场不断向前发展。

三、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与解放初期宜兴发展茶叶的渊源

宜兴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名茶产区。近代以来受战争、灾情等影响,宜兴茶园十分萧条。

解放后,百废待兴的宜兴茶业,在江苏省山区经济作物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确立了“发展国营茶场,建立茶叶生产样板,培养技术力量,繁殖茶树种苗,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以国营带动集体,由点到面,相对集中发展茶叶生产”的发展战略。1952-1958年,宜兴先后建成宜兴茶叶实验场、芙蓉茶场、阳羡茶场、宜兴林场、大贤岭林场5个国营茶(林)场,其中宜兴茶叶实验场、芙蓉茶场、阳羡茶场主营茶叶,宜兴林场、大贤岭林场兼营茶叶。建设国营场圃是宜兴解放后茶叶发展迈出的第一步,阳羡茶场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建设起来的国营茶场之一。

再来看看这份珍贵的档案,档案的主要内容是中共常州地委山区经济作物生产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春期茶叶生产情况的报告》。报告总结了1959年春季常州地区茶叶短穗扦插育苗和制茶生产情况,安排夏季短穗扦插育苗工作。不足2页纸的报告,5处讲到了宜兴,其中“芙蓉茶场的碧螺春已赶上苏州震泽县的水平”,芙蓉茶场的“红茶为全省第一”,“宜兴茶场的宜绿、红茶……也有好评”等,都是肯定宜兴茶叶品质的文字表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宜兴茶叶在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比较突出的。

(作者单位:宜兴市档案史志馆)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