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9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乡村振兴 首页 >

基于品质升级和特色塑造的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黄沁铭 姜卫兵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31   发布日期:2020-4-15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宗旨与思路的提升和延续。浙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实践者,而湖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位于浙江省前列。截至2019年,湖州已实现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区县全覆盖,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建成率达60%、比例居全省第一,建设成效显著。本文基于对湖州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实际调研与思考,结合文献分析总结,探究美丽乡村品质升级和特色塑造的对策。

一、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

(一)建设历程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的北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两山”理念的发源地。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州市安吉县的余村考察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湖州市全面整治村庄环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州模式”。湖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10年)为村庄环境整治阶段,以“三改”和“六化”为核心,创建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第二阶段(2008-2013年)为美丽乡村建设阶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四美三宜二园”,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着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三阶段(2014-2018年)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阶段,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注重发展美丽经济,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四阶段(2019年至今)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阶段,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深化“千万工程”,建设高水平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湖州市始终践行“两山”理念,抓品质、讲特色,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

(二)建设成效

1. 乡村经济繁荣发展。近年来,湖州市乡村经济繁荣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推动绿色渔业、放心菜园、精品果园、生态茶园、花卉中药材园、湖羊产业、桑蚕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据2019年湖州市统计公报,全市已创建现代农业园区372个,其中省级111个,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71家,拥有绿色食品基地18.8万亩,绿色食品233只,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6.6亿元,同比增长2.73%。2019年1至10月,全市接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703万人次,同比增长60%,营业收入51.3亿元,同比增加41%。

2. 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湖州市以“全域化、系统化、特色化”为要求,通过发放整治奖励,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等方式,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风貌得到了良好改善。对于乡村生活垃圾,湖州市还创新采用了“农村物业管理”“一家企业管到底”“互联网+”等特色方式对其进行分类治理,推动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与无害化。同时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的要求,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减少生产污染。

3. 村民收入稳定增加。湖州市坚持农业改革创新,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据2019年湖州市统计公报,湖州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803元,同比增长了9.6%,高于全省平均(29876元)492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0∶1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613元,同比增长9.1%。

4. 精神文明不断提升。湖州市全面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作,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加强对丝绸、茶叶、桑蚕等传统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大力发展农村平安系统。和孚镇民当村的文化建设尤其显著,不仅梳理村庄的发展历史,建立文化礼堂、公共影院,每年还会举办村庄文化节,吸引各地游客。目前,湖州市农村已基本完成了有文化礼堂、有文化团体、有村规民约等“八有”的覆盖,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全省。

(三)存在问题

1. 区域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同县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三县突出,两区稍弱”的趋势,即安吉、德清、长兴县基本完成美丽乡村的覆盖,而市本级美丽乡村创建低于这三县,距全面美丽乡村的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不同村庄间也存在着规划水平不一的情况,普通村与试点村存在差距,如2018年顾渚村的人均收入可达36000元,超过当年全市平均收入4233元;行政村内部也存在中心村和其他自然村建设水平不均衡的现象;如杨溇村中心村古色古香、设施齐全,而自然村的建筑相对老旧、墙壁剥落,甚至还存在房屋倒塌的危险。

2. 村落景观风貌趋同化。部分村庄在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不注重因地制宜,仅模仿城市规划的形式,出现了在乡村建城市公园等现象。如义皋村的河岸两边种满了红叶石楠,方一村游客管理中心的厕所为现代风曲线形的建筑,这些与乡村风貌格格不入,让乡村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变成了城市的“复制品”。在新村建设方面,还存在套模版、“搬运” 其他地区成果等现象,如德清县的沈家墩村与长兴县的北汤村,新村建设都采用了形似的白墙黑瓦模式,使村景同质化,看上去千篇一律。休闲农业中亦是,乡村民宿蜂拥而上,特色不鲜明。

3. 村庄空心化比较普遍。农村人才劳动力流失、村庄空心化严重是湖州市很多村庄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村庄的常住人口主要为老人与孩子,青年劳动力都趋向于外出打工赚钱,回乡务农和创业的少。村庄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较弱,缺乏乡村旅游经营、农民职业经纪人、乡村工匠等农村专业人才。

二、湖州市美丽乡村品质升级与特色塑造的调研分析

(一)美丽乡村升级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美丽乡村升级建设主要围绕“全域美、持久美、内在美、发展美、制度美”的目标,通过规划设计个性化、环境治理全域化、设施配套标准化、村庄风貌景区化和产村发展一体化等方式,形成更优、更先进的模式。十多年来,湖州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域建设美丽乡村,与时俱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成为引领、推广美丽乡村建设样本。

(二)乡村品质升级建设的途径与现状分析

1. 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湖州市坚持推进农业现代化,用大交通、大数据促进加工销售,以保证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如吴兴区杨溇村曾凭借“夜潮泥”的太湖土壤资源和种菜经验丰富的“太湖师傅”,“蔬香杨溇”远近闻名;现今不仅将现代化科技引入蔬菜种植,拥有着高标准现代蔬菜园区700多亩,同时也引入蔬菜加工与销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蔬菜之乡。然而,也有部分村庄农业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完善;如北汤村虽然拥有着大面积的苗圃产业,但管理粗放,水平不高,效益较低,也没有开展相关加工产业以提高苗木的价值,资源利用率不够高。

2. 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在美丽乡村升级过程中,湖州市牢记“两山”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乡村建设的基础。如德清县蠡山村的蠡山漾建成了全国第一批、也是浙江省唯一的示范河道;南浔区民当村在发展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因地制宜进行水质净化治理;尤其是北区的鱼类养殖区,创造性地采用 “跑道养殖”方式,从而达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效果。但也有一些村庄存在环境问题:如义皋村入口处的烧烤区,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烧烤垃圾肆意堆放在道路两侧,对义皋古村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坚持提升和完善配置乡村各种公共设施。既要提升道路、绿化、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水准,也要健全配置养老、幼教、卫生、公共餐饮等服务设施,更要完善配套文化礼堂、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地等设施的建设。如安吉县的余村,机动车路面采用沥青,村间小道运用青石板,医疗服务、电商驿站、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配备齐全,文化礼堂和影院书吧屋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当然,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村庄也较常见,需要进一步完善升级。

(三)乡村建设特色塑造的途径与现状分析

1. 打造特色乡村产业。湖州市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利于乡村产业长久兴旺。如长兴县顾渚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打造了具有450多家农家乐集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天堂”,形成了独特的“顾渚模式”;方一村以其独特的银杏资源,打造了以“原、野、奇”为特色的银杏产业;德清县东衡村,将500多亩废弃矿山棕地建设成钢琴小镇产业园。然而,仍有部分偏远村落缺乏特色产业,甚至有些村庄只追求“表面”的特色,不重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郑家村将3D画引入了乡村,但是绘画的主题散乱,缺乏核心主题,没有形成以3D画为中心的特色产业,并不能让乡村更好的发展。

2. 塑造特色乡村景观。湖州市以“顺应自然、尊重历史、突出乡土、体现文化”为目标,重视规划引导,优化聚落空间布局,协调乡村建筑风貌,绿化美化环境。如安吉县的鲁家村创造性地打造了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药材等产业为主题,每一个农场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都表现出各自的主题特色。但也有部分村庄,依旧以模仿为主,产生同质化现象,如德清县的沈家墩村与长兴县的北汤村。

3. 挖掘表达历史文化。湖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视乡土文化的挖掘和表达。对历史文化村落,给予专项建设补助;对普通村落,也通过建立文化大礼堂、保护古树名木等进行文化彰显。如南浔区荻港村的“桑基鱼塘”文化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渔桑文化为基础,在保护的同时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打造了古朴优雅的丝绸小镇·荻港古村景区;吴兴区的义皋村,以古村为中心,打造成为世遗溇港文化实景地、中国农耕文化智慧地、江南乡村旅游目的地。但也有部分村庄的历史文化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如蠡山村是范蠡携西施隐居之处,虽建立了主题风景区,但缺乏村庄内的景观化融入表达,建筑平平无奇,亦无相关小品景观。

三、湖州市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指导,细化管理条例

湖州坚持统筹规划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布了《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条例》《湖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管理办法》等;但从实际调研的现状来看,重聚落建设和环境文化、轻田园建设和农产升级比较普遍。因此,湖州市要完善农业产业的管理政策,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强化产业强村,促进多产业融合。同时,由于各区(县)在基础设施、经济水平、文化内涵、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是不均衡的,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建设现状,细化政策条例,对发展相对薄弱的吴兴区和南浔区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帮助,并优先支持村庄产业的升级发展,强化产业兴村。

(二)优化田园景观,营造美好环境

田园和农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有机构成要素。目前,湖州市美丽乡村的打造重点仍在聚落方面,对田园景观的规划建设不够重视。应邀请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专家,因地制宜,从土地整治、路网构建、沟渠配套、绿化提升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建设。如德清县的沈家墩村,田园景观和田园产业的提升效果好。

另外,湖州市虽制定了村庄管理条例,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存在垃圾乱堆、污水乱倒、设施破损等现象。因此,要加强农村居民环保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环保讲座、开展垃圾分类比赛等方式,提高村民环保素质,并强化监管,奖罚分明;同时,加大政策与资金投入,积极引进污水净化、废气治理、垃圾处理等新技术,保证乡村田园环境常美常新。

(三)强化品牌宣传,丰富旅游产品

湖州市的乡村旅游开发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结构单一、文化挖掘单薄、民俗活动较少等问题。应积极借助互联网途径,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络主播、网红景点或产品打造等新颖的传播手段,强化乡村旅游品牌的策划、塑造和宣传。还应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结合不同的山水、田园、村落、农产、文化、民俗等资源条件,策划、培育和推广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长兴县顾渚村,通过建设运营主题文化项目——大唐贡茶苑,积极开展品茶、赏茶等茶道文化活动,带动了农家乐的兴旺发展。

(四)加强政策支持,吸引留住人才

美丽乡村的建设升级需要各类人才支撑。笔者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村内人群以老幼为主,村庄存在空心化问题,人才下乡创业的意愿不高。湖州市应充分发挥位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达的区域优势,通过政策和经济支持,如降息贷款、减免税务、资金奖励、补贴住房等方式,吸引产业类、管理类、建设类、金融类、互联网类、教育类、医疗类等各层次人才下乡创业、就业,积极参与乡村事务管理,实现乡村人丁兴旺,宜居宜业。

本文系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011PAPD)资助。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