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9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县域发展 首页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琳琳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040   发布日期:2020-4-15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目前,嘉兴市秀洲区正处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期,如何讲好大运河文化带的“秀洲故事”,形成秀洲独特的运河文化“二维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意义重大。

一、扫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秀洲实践

(一)秀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禀赋优势

一是运河区位优势明显。秀洲地处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位于上海、杭州、太湖三大经济圈交汇点,是长三角经济圈核心腹地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协调区。二是运河自然环境优越。秀洲地势低平,河道纵横密布,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全区共有湿地9万亩,占区域总面积的11.1%。三是运河功能条件完备。大运河(秀洲段)由北向西贯穿秀洲全境,共计36.1公里,是大运河(嘉兴段)中河道最宽最深的河段,是嘉兴通往苏州、湖州、上海方向的主要航道,也是杭嘉湖地区的重要防洪排涝通道。四是运河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个,省级文保单位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还有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处名人旧居故居和4个革命旧址。五是运河文旅资源丰富。秀洲大运河沿线聚集了景区景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古镇、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资源。如新塍镇的历史文化街区、王店镇的朱彝尊故居、王江泾镇世界文化遗产点长虹桥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突出。

(二)秀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是打造运河文化平台载体。秀洲规划建设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秀洲)——嘉兴秀水新区,全力打造世界领先的运河文化绿心、国际风范的应用科创中心和面向未来的融合共享新区,全面启动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2017年,秀洲区成功入选嘉兴市唯一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名单县(市、区)。二是出台运河文化规章制度。先后编制了《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湿地核心区总体规划》《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秀洲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人文秀洲”发展规划(2020-2025)》等,《秀水新区概念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当中。三是成立运河文化管理机构。2019年8月,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管委会)正式揭牌,这使秀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

(三)秀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是做强运河文化品牌。2019年端午期间举办 “运河情·秀洲味”运河城市美食嘉年华活动,集中展览展示运河流域的特色非遗项目、知名品牌美食;新塍镇元宵民俗文化节脱胎于“鳌山灯会”,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1届;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江南网船会,被誉为“流淌着的运河民俗”“内河妈祖”,是国内唯一的原生态水上庙会。二是美化运河生态环境。近年来,秀洲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喷水织机淘汰、“低散弱”全域整治、生态环境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如秀洲与江苏吴江创新跨省域联合治水成效明显,提升了运河水环境质量。油车港镇实施“生态立镇”战略,在镇区运河沿线推动历史街区修复、特色文化建设、北部湖荡清淤等,加大了大运河油车港段景观风貌保护力度,全面提升大运河生态休闲功能;王江泾镇是大运河流入浙江省的第一镇,2017年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打出了沿线码头整治、违章拆除等运河治理“组合拳”,取得阶段性成果;王店镇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聘请驻镇文化策划师对王店历史文化名人、文物古迹等进行梳理,陈列于长水塘畔城市客厅,打造王店乡村旅游精品节点。三是推进运河文旅融合。以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主抓手,打造运河文化公园、嘉兴运河文化展示馆、运河绿道等精品节点,串点成线建设一个集历史、文化、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运河文化长廊景区。推进秀洲画乡建设,连续举办七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加快推进农民画非遗小镇建设,做好农民画精品创作、农民画传统技艺传承,打造文旅融合的秀洲IP。组建大运河(嘉兴)文化带古镇联盟,全面启动建设运河湾国家级湿地公园等,规划布局运河风情小镇、乡村田园综合体(荷兰村)等旅游项目落地建设,推进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二、解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秀洲困惑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返璞归真的困惑:如何“净化”保护

一方面,保护大运河要进行物质层面的外在保护,反映在河道(苏州塘)、桥闸(长虹桥)、沿岸粮仓(王店镇粮仓群)等保护上;另一方面,要进行文化层面的内在保护,反映在大运河文化“基因”的保护上,如由运河文化孕育而来的闹元宵、扎蚕花、网船会等秀洲特色民俗风情。然而,保护好大运河文化,秀洲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运河历史遗存被拆除。如长虹桥东原建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牌坊上雕有龙凤等图案,1970年被拆除;位于大运河畔的洪合镇大桥村,曾经繁华的码头不复存在;始建于明代的石拱桥,为嘉兴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陡门大桥,在1995年冬被拆除。二是大运河沿岸人文环境发生变化,使很多民俗文化失去了“生活”根基。如“渔民上岸”使网船会失去了产业基础。如何实现运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的生活根基很重要。要充分尊重历史原貌,不过分追求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脉相承的困惑:如何“活化”传承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运河却在加速“消失”,这不仅表现在大运河航道等物理形态的“消失”,还表现在大运河功能等生理形态的“消失”。原因在于:大运河和湖荡历史沉积大量淤泥,弱化了防洪排涝、行船通航等功能;秀洲大运河旅游观光、科普科研等体验式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秀洲大运河文化面临传承危机,需深入挖掘秀洲运河文化功能,活化运河文化传承。

(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古为今用的困惑:如何“融化”利用

一方面,要处理好文化带与生态带的关系。大运河文化要实现古为今用,须打造大运河“天人合一”的“现代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由于秀洲的运河河道全程较长,河道流经区域情况复杂,污染来源多样,既有农业农田养殖污染,也有城市集镇和工业企业污染。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文化带与经济带的关系。运河文化与运河经济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内嵌式的文化经济模式。当前,秀洲大运河文化的经济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秀洲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面临旅游核心吸引力不足、高质量的文旅消费产品不够多等问题。在大力保护运河生态环境基础上,秀洲应结合实际,充分挖掘秀洲段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活化历史文化,将其融入秀洲经济社会发展大流,打造地方特色明显的“运河文化带与生态带经济带相融相生”发展模式。

三、编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秀洲路径

(一)明确定位:文化带建设要重顶层设计,做好上下结合文章

一要明确总体定位。努力把秀洲大运河打造成为一条高品质文化传承的文脉带、高颜值文旅融合的水脉带、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动脉带、高水平开放共赢的叶脉带。二要制定总体规划。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明确文化带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带状空间的整体功能布局,将大运河秀洲段建设成为生态之河、文化之河、经济之河、开放之河。编制《秀洲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秀洲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综合保护)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三要建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区领导为副组长,区文旅等相关部门及各主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四要聚焦国家战略。秀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积极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强与长三角运河城市合作交流,促进大运河文化交流互鉴。

(二)科学定点:文化带建设要重阶段步骤,做好点面结合文章

一要科学分类划分区块。合理划分秀洲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构建秀洲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空间布局和规划分区,将王江泾镇、油车港镇、新塍镇归入核心区,将新城街道、高照街道、洪合镇归入拓展区,将秀洲全域归入辐射区。二要打造运河重点版块。在大运河沿线重点打造节点性区块,支持一批优质项目,引育战略性文化企业,加速大运河文化带形成。如整合秀洲城区运河文化资源,串联学绣塔、运河文化公园、嘉兴温泉小镇、嘉兴丝绸园、五芳斋产业园等特色文化节点,打造秀洲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王江泾镇以长虹桥、莲泗荡为节点,开发铁店港和市区落帆亭至镇域的水上景观通道,盘活运河文化资源,打造运河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长三角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体验区。三要串联“盆景”成“风景”。以运河河道为发展轴,以沿线城镇为核心,发挥文化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点状密集、线状延伸、面状辐射的带状文化区域。梳理运河沿线镇街的文化特质,如王江泾镇作为大运河进入浙江的第一镇,着重打造建设“运河风情小镇”;新塍镇结合当地名人文化、美食文化等打造“运河历史文化街区”。

(三)准确定向:文化带建设要重目标任务,做好长短结合文章

一要全面摸清秀洲运河文化家底。挖掘大运河的技术、经济、社会、景观、人文价值,厘清秀洲大运河文化资源清单,如古闸、古塔、古镇及民俗风情、故事传说等,促进大运河文化传承创新。通过遥感技术、实地调研、文献收集等,建立大运河数据库和三维数字图景,为全方位阐释大运河历史沿革和总体价值提供详实资料。二要全方位打造秀洲运河文化产品。构建文化观光类、科普科研类、运动休闲类、节事会展类等多元化大运河文化产品体系。如开展“走进运河、亲近运河”系列活动,加强运河文化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挖掘乾隆在秀洲的文化故事,开展“跟着乾隆游运河”系列文旅活动;开通观光性的运河水上巴士,实现嘉兴全域运河资源联动使用;建设自行车道等运河旅游专用道;开展运河马拉松、运河皮划艇等文体活动;打造运河文化展示馆等功能场馆;打造全流域、内涵丰富的运河文化长廊。三要广泛传播秀洲运河文化魅力。办好网船会等品牌运河民俗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运河民俗秀;依托运河优势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节庆旅游,打造运河“四季花海”;打造“四季如歌”大运河文化艺术节,将王店镇朱彝尊文化节、洪合镇“檇美洪合”艺术节、新塍镇元宵节、新城街道“畅想新城”及高照街道“艳阳高照”艺术节整合成运河文化品牌。四要全力构建秀洲运河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调动市场力量,构建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的“1+5”融合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

(四)量身定制:文化带建设要重要素保障,做好供需结合文章

一是机制保障。定期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成立文化长廊建设组、经济长廊建设组、生态长廊建设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严守大运河文化带产业“入口关”,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投身秀洲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二是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的直接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杠杆作用,建立文化带建设的融资平台;建立专门的秀洲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运河文化产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三是智力保障。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运河文化系列课题研究;召开运河文化论坛;分门别类成立运河文化智库、运河文旅融合智库、运河文化产业智库等。四是技术保障。通过模型复原、数字仿真等先进技术,运用博物馆、展陈馆、出版物、互联网等媒介,广泛普及大运河所蕴含的水利技术、文物遗迹、民俗非遗等,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五是法治保障。要加快制定关于大运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历史风貌等方面的法规条例,将大运河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

(五)拓展格局:文化带建设要重对外开放,做好内外结合文章

一要进一步加强与大运河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大运河绵延约4000余公里,涉及8省(直辖市)35个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突出、发展动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要在沿线城市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共同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更大范围的交流互鉴。倡导建立更高层次更深合作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大运河文化带命运共同体。二要为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文化故事贡献更多秀洲力量。以运河为纽带,构建文明互鉴的世界运河文明共同体很有必要。秀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方面要接轨世界运河文化规则,汲取世界各国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宝贵经验和成功案例;另一方面,要实施大运河文化“走出去”战略,大运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向世界展示好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文化故事发出秀洲声音。

(作者单位:中共嘉兴市秀洲区委)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