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3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以自主创新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吴 瑞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25   发布日期:2020-1-17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在思路举措上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实体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自上而下的普遍共识。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江阴市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59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和综合发展中实现了“十六连冠”,蝉联“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和“中国资本第一县”。实体经济既是江阴取得显著成绩的“秘诀”,亦是江阴继续领跑县域经济的“法宝”。本课题呈现了江阴实体经济的基本特质、转型升级面临的瓶颈,既为本地壮大实体经济献计献策,也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支持。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简述

纵观已有研究,国内对实体经济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聚焦实体经济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如吕波涛的研究认为,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国民经济的根本,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壮大和发展实体经济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聚焦实体经济与金融、互联网等虚拟经济的关系。互联网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实体经济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模式创新、转型升级。第三,聚焦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这方面研究较为丰富,诸多研究有一个共性,即共同关注到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创新是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抓手”。朱松林的研究发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是关键。”通过自主创新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沿着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创新发展,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

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实体企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江阴拥有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拥有一支视野开阔、善于开拓的企业家队伍,具备了实体经济壮大发展的先天条件。关注江阴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既有助于探寻“笃守本业与本土,实体经济花开满”的密码,也有助于厘清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与努力方向,还能为其他地区壮大实体经济提供参照和示范。

二、实体经济:江阴发展的中流砥柱

已有研究表明,江阴实体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年保持在75%以上,成为江阴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一)实体经济实力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阴始终以产业强市为首要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持续推动江阴产业“体格”变壮、“体型”变优、“体质”变强,为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奠定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2019年,海澜集团等13家江阴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省上榜企业总数的16%。海澜集团有限公司、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了前100强行列,分列第39位、第69位和第99位,彰显了江阴强大的经济实力。江阴企业还善借资本之力,“江阴板块”在A股市场上独树一帜,现有49家上市公司、5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上市公司总数和募集资金总量均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A股第一县”。

(二)实体经济后劲足

江阴紧紧围绕“优”字,坚持创新驱动与人才引领两轮驱动,加快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凤凰涅槃”,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塑造领跑县域发展的新优势。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500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产业链的全市域配置、上下游协同,构筑起生态优良、创新合作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形成先进制造业的集群优势、强大能级。同时,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企业,加快形成更多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增长极。2019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69.76亿元,增长12.8%,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2.9个百分点。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坚守实业、深耕主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以千亿级企业为龙头、规模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雁阵型航母编队”,呈现出“大企业集团领跑、优势成长型企业紧跟、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良性梯度格局,成为江阴经济发展基石。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2%的税收、75%的GDP、80%的工业经济总量、80%的固定资产投资、90%的就业人数和97%的企业数量。

(三)实体经济环境好

成绩显著的背后是江阴流动和传承的制造基因以及政府“急郎中”“店小二”的优质服务。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发展乡镇企业,走先工业化再市场化之路,被称“苏南模式”。从乡镇企业到现代企业,江阴实体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专注于实体经济的制造基因始终没有变。江阴新生代企业家大多仍选择了“子承父业”,且继续坚守在实业领域,17家“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江阴龙头企业中已有9家顺利交棒“创二代”。江阴实体经济强,还归功于政府的转型。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江阴各级政府持续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落细,及时帮助企业纾困过关,为民营企业更好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企业顺境时,政府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当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政府当好企业的“急郎中”,主动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解决资本、用工、用地等保障问题,让企业真真切切感受到“江阴速度”、满满当当体会到“江阴力度”、实实在在感触到“江阴温度”,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四)实体经济创新优

敢闯敢试的创新基因是江阴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江阴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引擎,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立足本行做精做强,先人一步赢得发展机遇,在市场洗牌中掌握主动权。江阴长电科技坚持自主创新,专注于高门槛的不可复制的专利技术,其自主发明的FBP技术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专利金奖;在半导体封测行业发展的两大主流方向,即晶圆级封装和模组封装领域,累计获得专利2000多项,技术实力远超同行,并及时把技术运用到产品升级上,把现有产品结构调整到更高端。

三、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困境

当前,经济发展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影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国内制造业整体下行,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抽离、资源环境约束和出口市场低迷、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发展困境。

(一)实体经济受到虚拟经济挤压

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受到虚拟经济的挤压。据测算,目前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在6%左右,而金融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接近40%,是工业行业的近7倍。因行业利润率的巨大差异,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从制造业领域抽离,向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集聚,虚拟经济吸附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实体经济资金和人才短缺现象凸显,不利于后续转型升级。“脱实向虚”的倾向已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二)实体经济产能过剩仍较严重

江阴制造业整体实力强,被誉为“制造业第一县”,但因制造业积聚于传统产业,部分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如钢铁行业,特种钢材产量不足,难以应对市场需要;而普通钢材却因产能过剩,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在供给过度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大,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全球贸易往来受到阻碍,导致企业的外贸出口量有所下降。

(三)实体经济发展综合成本上升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化成本不断增大,实体经济逐渐丧失其低成本优势,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致使实体经济发展的综合成本逐步上升。以企业劳动力成本为例,人口老龄化引起劳动力供给减少,加之江阴生活成本持续攀升,特别是高房价,加大了外来员工定居江阴的难度,局部出现用工短缺现象,不利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实体经济受到创新不足影响

与大城市、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江阴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其一,缺少高等院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其二,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创新载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资金、设备等存在重复浪费的现象。其三,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尚显不足。

四、自主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自主创新是实体经济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动力源、企业强筋壮骨的增强剂。江阴应在“制造业第一县”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一)完善政策,发挥创新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作用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对以制造业起家的江阴而言,创新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为此,江阴要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和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使创新这个推动发展的主引擎释放出更为强劲的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要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战略”政策体系,充分释放“产业强市30条”“科技创新20条”等产业政策的红利,强化企业创新的生力军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二)优化环境,完善政府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功能

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江阴应不断规范政商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消除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合理市场因素和人为障碍,护航实体经济转型。要借力江阴的集成改革东风,优化营商环境,以集成改革试点为企业松绑解绊,用“降成本”实招为企业减负增效。与此同时,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中,要“扎紧笼子”约束权力,提升服务效率,深入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作风不实问题,对市、镇机关和政务服务窗口的庸懒散、推绕拖等影响企业办事效率问题,要组织常态明察暗访,以严作风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三)育智集智,发挥人才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

为破解高端人才紧缺壁垒、提升区域竞争力、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江阴应加快构建“金字塔式”的科技人才体系。实施好“暨阳(江阴又名暨阳)英才计划23条”,确立3亿元人才发展支持资金池,全面实施产业领军人才汇智工程、特色乡土人才育智工程、青年人才创智工程、高技能人才强智工程、海外人才引智工程、社会事业人才聚智工程等,为创新发展加油鼓劲。

(四)强化核心,使智能化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智能制造作为实施产业强市的首要战略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产业正逐渐成为江阴先进制造业的“新基因”和“顶梁柱”。围绕“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传统产业应将智能化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突出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构建企业发展梯队

加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以风电、光伏为主体的千亿级智慧能源产业,以封装、测试为主体的500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新药研发为核心的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层次分明的发展梯队,龙头企业瞄准“大而强”,通过资本运作、战略联盟、技术创新、质量强企等手段,成为行业的航母巨舰;高成长型企业紧盯最前沿科技,集聚最高端人才,掌握最关键技术,加快成为竞争优势突出、潜在价值巨大的“独角兽”企业;中小微企业则选择坚定走“专精特新”道路,差异化发展、错位式竞争,力争成为新一代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

(作者单位:中共江阴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