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30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作者:李东泽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04   发布日期:2019-12-16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门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是一个亟待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双创”教育

1998年,美国学者柯林·博尔(KolinBoll)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应成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在步入信息化时代后,我国也开始重视“双创”人才的培养工作,2010-2017年间,政府陆续颁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建立,人才培养的制度架构越发完备,相关的平台建设不断健全。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绝不是应对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压力增大的权宜之计,而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双创”教育的研究蓬勃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转型。从2010年至今,直接以“双创教育”或“创新创业教育”为关键词的权威研究,包括北大核心期刊及C刊,多达1386篇,相关成果采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各异,从不同层面回应了“双创”教育在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已在知识领域中形成了8个稳定的研究主题。近年来“双创”教育研究的内容越发丰富,理论问题的探讨为解决现实问题带来有效指引。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双创”教育,表现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政策办法,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并逐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创业典型,“双创”教育初显成效。通过大力加强“双创”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上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路径优化与策略选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构建设

1. 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办学定位、生源状况和社会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相关高校根据定位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将“双创”教育融入其中。做到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要在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要点中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的“双创”教育理念。

2. 健全“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了有效地开展“双创”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须专门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和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学工、招生、就业、团委、财务、科技等相关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管理指导学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场地、人员、设施、经费、职责、制度”全部到位,并积极开展培训、论坛、评选、竞赛等“双创”教育活动。

(二)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建立“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在美国2000所高校中约有2200多门关于创业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从创业构思到企业融资、设立、管理的方方面面。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也需大力加强“双创”课程建设,应当分阶段、分年龄、分层次地开设相关课程。具体来说,可在教育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开设必修、选修和公共课程,并在最后学年着重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相关教材要走在创新创业理论前沿,用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材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应当将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专门课程群。三是逐步建立弹性学分制,适当延长修学年限,建立科学的休学创业条件认定标准,鼓励条件成熟的在校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际经验表明,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点,但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普遍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队伍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扩充“双创”教育教师队伍,提高专任教师的质量水平,打造兼职教师团队。一方面要对专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提供相关实训平台丰富教师的实战经历,要定期开办专业培训和座谈,开放学生评价,全方位提高教师“双创”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选聘校外兼职教师,从企业、行业、政府和社会中引进人才,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公司总裁、天使投资人担任“双创”教育导师,定期开展“双创”教育工作例会,互通信息,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科学设置“双创”教育模块,增设相关学分,打通一二课堂,促进“双创”教育进学分、进教案、进社团、进实践。一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基地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全面开放,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时间从事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深度参与有关科研项目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二是强化创新实践训练。学校应加大投入,积极资助学生创业活动。应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推荐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同时,再审立若干项创新创业校级课题项目。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积极推进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企业优质资源,共同开展合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1. 引入企业进驻校园。应用型本科高校机制灵活,可以积极吸引企业进驻校园,在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训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做到“企业就在学校里边,学生就在企业身旁”。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探索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在校内设立实验室、研发中心,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投入,逐步加大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构建有利平台。

2. 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模式,有机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库,打造校企“发展共同体”,聘请企业工程师、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双师型”教师。鼓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发展规划论证、专业建设调研、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支持企业人员多渠道参与学校各项业务工作,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打下基础。

3. 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减免场地租金、成熟项目推荐、创业基金支持等形式帮助和扶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投入经费,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和改造,为拥有发明专利和成熟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入园孵化,做到入驻“零”成本,为创业企业提供免费的场地、办公设备、网络服务,吸引广大学生和青年科技人才创业项目入驻。

(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