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长三角发展论坛 首页 >

无锡加快融入上海都市圈发展的思考

作者:葛坚松 陈 栋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06   发布日期:2019-11-22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上海总规》)明确:作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总规》同时明确,发挥上海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近沪地区(90分钟通勤范围)及周边同城化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根据90分钟通勤范围的定义,无锡与苏州、南通、常州、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9个城市同属上海都市圈近沪地区。对无锡而言,采取积极举措主动加快融入上海都市圈,是承接优质资源溢出,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一、无锡探索融入上海都市圈共同发展的成效

无锡与上海的经济联系源远流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的民族工商业发展主要借助上海的资本和市场;八十年代,无锡的乡镇工业发展主要借助上海的人才和技术;九十年代以来,无锡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借助上海的口岸和总部。近年来,无锡不断探索深化与上海对接,融入上海都市圈共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交通对接顺畅

京沪高铁开通,无锡东站到上海虹桥枢纽最快仅28分钟。南沿江高铁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拉近无锡、江阴与上海宝山、浦东的时空距离。京沪高速、沿江高速以及在建的苏锡常南部高速成为进沪主要通道。无锡(江阴)港10多年前开始对接上海,引入上海物流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上海港衔接转运港。作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的无锡内河港,目前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喂给港、区域综合运输的换装港和经济腹地的集散港。

2. 产业对接紧密

近年来,无锡各地区及市有关部门积极赴上海开展专题合作交流活动,其中涉及先进制造、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领域。全市与上海先进制造产业配套对接紧密,在集成电路、飞机、汽车、船舶、精密机械零部件等行业广泛合作,形成多条产业链和创新链。在科技创新领域,物联网技术最初就是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引入无锡的。

3. 园区对接甚多

锡沪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建特色园区。锡山区与上海宇培集团合作共建无锡宇培电商物流园,着力打造华东地区的电子配送中心和苏南地区最大的电子物流基地。惠山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联手打造无锡生命科技产业园,获得“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级特色产业园”等荣誉。滨湖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成为在沪国内外著名医药企业集团的生产基地之一。

4. 企业项目对接合力倍增

位于惠山区的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成为上汽集团在全国首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商用车基地,由此也推动了无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位于新吴区的百联奥特莱斯广场是上海百联集团在江苏省内第一个布局的奥特莱斯折扣项目。上海中芯国际入股江阴长电,形成国内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的联合体。总投资100亿美元的上海华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2017年签约入驻无锡,成为全市引入上海资本技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项目。

5. 教育医疗对接起步良好

地处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相继在无锡设立研究院,成为无锡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锡东商务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合作,在锡东大学生创业园共建科技创新人才中心。新吴区建设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发展高端医疗卫生服务,促进民营医疗机构上规模、上水平、增特色,与公立医院实现错位发展。

6. 政策机制对接促进改革发展

无锡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有关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惠山区组建对接上海自贸区专业团队,梳理出投资、贸易、金融、行政体制等四大类对接政策。新吴区复制应用“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区内自行运输”“智能化卡口验放”等海关创新监管制度,为企业进出口提供多项便利。

二、无锡融入上海都市圈共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综观近年来无锡探索融入上海都市圈共同发展的实践历程,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 对接的统筹层级不高

与苏州、南通、嘉兴等城市相比较,无锡的不足表现为“两多一少”,即以园区、企业自发的对接居多,以引进项目、产品为目标的对接居多,而在系统集成、人才引进、开放合作、公共服务等软环境方面的对接较少。

2. 城市创新资源对接不足

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相应的科研成果也较多,园区对接与合作是目前无锡与上海进行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协同的主要探索,但是政策协同力度不够导致园区对接与合作面临瓶颈。

3. 高端人才引进步履不大

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招引政策,但由于无锡在薪酬待遇、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方面与上海有较大差距,以致无锡从上海引进高端人才难度相对较大。

三、无锡加快融入上海都市圈共同发展的对策思考

2019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意味着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顶层规划呼之欲出。今年7月召开的无锡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要求全市上下强化共识、统一行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在落实国家战略中担当重要职责、发挥独特作用、作出无锡贡献。

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无锡举全市之力抓紧做好深度融入上海都市圈共同发展的文章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考虑到无锡与上海地理上不是直接毗邻,笔者认为,可以呼应《上海总规》中明确的“推动城市非核心功能向郊区以及更大区域范围疏解”的总体安排,以“软联接”为主导,全面对接融合,着力推进系统组织、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人才引进、城市功能五大对接工程。

1. 推进系统组织对接工程建设

迅速在全市上下形成全面对接上海的整体合力。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对接上海工作协调机构,研究制定规划、政策,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无锡与上海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相关部门应立足自身职能,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设施建设、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行政审批等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加大专题研究力度,开展专项对接,并为各地园区、企业对接提供指导和支撑。县区层面:以园区为主导载体,依据园区产业特色,注重用地、环保、能耗等相关要求,有选择地引入与上海合作的企业项目。企业层面: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契机,鼓励全市国有企业,特别是产业类国有企业集团引进上海重点企业的合作项目;同时,鼓励全市民营企业与上海企业进一步拓宽加深对接程度。

2. 推进科技创新对接工程建设

加强与无锡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上海杨浦区、嘉定区等地区合作,探索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着重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全市重点园区与上海张江核心区、紫竹高新区、漕河泾开发区和临港等重点园区对接,重点吸引细分行业龙头型研发机构来锡发展,实现园区间科技创新对接。积极建设成果转化平台,努力消化吸收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建设产业化基地。鼓励无锡园区、企业在上海设立科创平台,充分借助上海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开展技术研究,提高研发水平。与上海高校、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争取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重大创新基础设施、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无锡,实现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共建共享。

3. 推进产业合作对接工程建设

积极策应上海将减少经济增长对重化工业、房地产业、劳动及加工密集型产业和投资依赖的安排,着重在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对接活动,吸引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祝桥空港工业园区等上海制造业重点开发区的相关企业来锡合作发展,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纺织、节能环保科技、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超算中心的优势,与上海加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接,注重跨界融合产业技术创新,培育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或“独角兽”企业。

4. 推进人才引进对接工程建设

以全市现有的人才政策为基础,研究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专项政策措施,吸引上海相关领域的领军型人才、顶尖的专技人才来锡创业工作。鼓励全市的园区、企业采用柔性方式用活用好上海的各类高端人才。推动教育对接,深化对接上海高水平高等院校,大力吸引上海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推动医疗对接,推动引进更多的上海三甲医院到无锡开设分院,同时对接上海医保政策,方便上海人才在无锡就医报销,解除其后顾之忧。

5. 推进城市功能对接工程建设

推动重大功能载体对接,探索推进苏南国际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的合作互补,共同推动航空物流仓储发展。推动铁公水联运发展,依托无锡(江阴)港、新吴区高新物流新安物流园区等载体,加大与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对接力度。远期可以抓住盐泰锡常宜铁路、新长铁路以及过江通道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惠山区西站物流园区载体,重点研究规划建设新长铁路江阴铁水集疏运港,进一步深化与洋山深水港、外高桥集疏运功能对接,打造苏中苏南集装箱集散基地。积极承接上海“五个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溢出辐射效应,重点在金融证券、现代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强化对接力度,主动借力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汇聚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深入开展商务、文化、旅游等功能对接,鼓励太湖新城金融商务区、锡东商务区等载体加强与上海的联系和合作,与上海重点企业集团合作建设发展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把无锡打造成为上海人才适宜居住地、上海居民休闲旅游目的地。

(作者单位:葛坚松 无锡市住建局;陈栋 无锡市发改委)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