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社会事业 首页 >

老年教育中“以人为本”课程设置的探索

作者:徐 隽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72   发布日期:2019-9-19

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对老年教育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的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课程设置历来受到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现有的关于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表明,目前老年大学正在逐步改变以养生、娱乐性课程为主的设置,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重视开设知识型、高层次等引导性课程的方向发展。有关研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不够贴近老年人的生活,未与时俱进,与老年人有密切关系的老年健康教育、老年心理教育、防退休综合症、老年生活方式教育和亚健康状态教育、自理自立能力教育甚至老年创业方面的教育等课程所占比例不高,认为必须建立老年教育自身特定的科学规范、适用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老年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然而,对老年教育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设置课程研究不多,因此,本文试对此作出一些探讨。

一、老年教育教学对象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对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作出了明文规定。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应享有的权利。要确保老年教育的“以人为本”,就要在科学了解老年教育教学对象的主客观情况基础上设置课程。

(一)基于老年人客观状况

本文所述老年人的客观状况,是指与老年人自身有关的,不以老年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有一定稳定性的状况,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老年人的生活历史等。

1.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代表了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良好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多维立体地构成了老年人健康状况。

一般的体检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等关注较少。早在1969年,美国已经制定了能科学测定老年人躯体健康评价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其测评的内容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共6项)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共8项)。此外,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等也在老年人独立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方面得到广泛认可。在心理学界,不乏测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功能的专业量表,如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UCLA孤独感量表、焦虑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这些量表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功能,关注老年人完成这些功能性活动的能力,方法简单,标准明确,便于掌握,适用于各种职业、不同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人群,易于推广。但目前国内尚未见有老年教育机构通过各类量表大规模、有规律地科学监测老年学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良好三个方面的报道。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教育部已经在2018年组织建立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若有这样的心理测评,也可助力在老年教育中应用各种测评量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学习的专业指导。

2. 老年人的生活历史

老年教育机构招收学员的重要原则是年龄标准。一般女性需年满50岁,男性需年满60岁。因此,老年学员具有区别于其他受教育者的一个重要特征:都有着几十年的生活历史。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年学员在文化程度、工作背景、社会阅历、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可能有着显著差异。因此,老年教育也应与之适应。这些差异可能是个性化的,也有可能是某个群体共有的,体现地域性的。如福建省泉州老年大学在开展老年远程教育时,考虑到收视对象以当地基层老年人为主,而这里的大多数基层老人只熟悉方言,因此在制作相关视频教材时,采用方言授课,吸引泉州市每年参与老年远程教育学习的人口占到全市老年人口的24%。

(二)基于老年人主观状况

本文所述老年人的主观状况,是指与老年人自身有关的,因老年人主观喜好而异的状况,如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兴趣爱好、学习意愿等。

各地经济、文化、习俗不同,不同地区的老年人主观状况不同,体现在学习需求上,也存在着差异。以2017年上海老年大学对上海多个城区老年人群基本信息特征、对老年教育的认识等情况的调研为例,调研中共获得4200个有效样本。在该样本中,有68.6%的被调研者认为老年教育很有必要,应该兴办老年教育;87.4%的被调研者因为避免孤独、扩大社交、发展兴趣爱好等动机愿意参与老年教育,仅有12.6%的被调研者因为没有时间、需要照顾第三代、没有自己喜欢的课程等而不愿意参与老年教育。在愿意参与老年教育的被调研者中,近半数最在意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硬件设施和环境卫生情况,最希望学习的课程是知识型、技能型和保健型课程。

在该调研中,近七成老年人表达了有参与老年教育的主观愿望。可见,老年教育在老年人群中拥有极大的民意基础。老年人已将老年教育看作是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鲜事物、重新融入社会的途径。参与老年教育已成为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的重要方式,他们渴望在老年教育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二、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的未来发展

(一)基于教学对象主客观状况,确定课程设置的导向

要“以人为本”设置课程,应充分考虑老年人主客观状况,这些差异,将老年人划分为具有相对共性的人群,结合老年人主观需要,配以不同教学目的的课程,有助于科学设置课程。若将老年人按其主诉及健康状况,大致可分为状况很好、状况一般以及状况尚可的三类人群。

对于状况很好的老年人,可鼓励或引导其进一步发挥能力,参加如再就业、甚至创业等有挑战的课程。据报道,德国65至69岁老年人的就业率达14%,而韩国和日本65至69岁老年人的就业率高达41%,可见老年人再就业在国外非常普遍。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老年教育课程的学习,掌握再就业或创业的技能,适当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增强自信心,更可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体现老年人的价值。

对于状况一般的老年人,则应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普及类课程。该类课程应以满足或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维持或进一步改善健康状况、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目前,国内老年大学已开设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烹饪、烘焙、插花、编织等课程,以及现代生活中离不开的金融、理财、摄影、电脑等课程,陶冶情操的声乐及乐器演奏、舞蹈、美术、书法篆刻等课程。

对于状况尚可的老年人,应开设能改善其健康状况的康复类课程。这类课程可改善老年人动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等,具有延缓退化,增进代际交流的作用。再如,对有轻度认知障碍、自我意识尚且清晰的老年学习者,可开发有趣的分析、判断、推理、计算训练课程。对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感到孤独的老年学习者,应更加关注他们对社交的需求,为这类学习者提供更多教学过程活泼的课程,以缓解不适感,提升幸福感,达到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基于教学对象主客观状况,确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是课程安排人性化。从满足老年人兴趣爱好出发,到呵护老年人健康的各类课程均在设置之列。如养生保健类课程满足了老年人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需求;语言类课程为老年人社交需求奠定基础。丰富的课程种类可为老年人实现自我的需求提供条件。

二是课程内容多元化。从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烹饪、烘焙、插花、编织等课程,现代生活中离不开的金融、理财、摄影、电脑等课程,到探索类的考古研究、天体研究、气象研究等等课程,都可包含在老年教育教学的范围之内。

三是课程划分科学化。在老年教育教学中,常见按学科进行课程的划分,即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将相对独立的知识归类在某一分科课程中;也有打破了学科界限,对课程改进和扩展形成的课程形式,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综合课程。

四是课程注重现代化。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也造就了现代化的便利生活。老年人如不及时学习或更新自身技能,就会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因此,需在老年教育教学中普遍开设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课程。

五是课程体现国际化。新时代的老年教育中,应加大具有国际化视野课程的比重,开设容易产生共鸣或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课程,如开设介绍全球化理念、外语及对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课程等等。

(作者单位:上海老年大学)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