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乡村振兴 首页 >

江南古镇实现高质量开发的路径选择

作者: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82   发布日期:2019-8-21

南浔古镇以其资源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丰厚度被誉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2003年1月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南浔视察时对古镇保护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只有保护好丰富的文化遗产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才能为子孙留下一份财富和宝藏,并在发挥文化遗产宣传教化作用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时,再次对南浔提出了“要把南浔古镇保护好”的殷切希望。南浔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认真践行总书记指示要求,按照“积极保护、科学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风貌修复与项目推进并举,奏响了“保护、发展、传承”三部曲,全面彰显古镇新魅力,南浔古镇先后获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

一、留住历史记忆,保护古镇风貌

一是规划先行,完善保护体系。自2011年区政府派出机构南浔古镇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南浔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大运河南浔段遗产保护规划》《南浔古镇宝善街保护整治方案》《南浔古镇洗粉兜建设方案》等,由此形成了点、线、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尤其是2016年,南浔古镇旅游度假区获省政府批准后,编制完成的《南浔古镇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从更宽视野、更高标准、更严举措为古镇撑起“保护伞”。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形成以141.3平方公里镇域全境为背景、37平方公里旅游度假区为配套、1.68平方公里古镇保护区为核心的多层次保护框架,真正实现古镇整体性保护。功能定位更加严格,形成古镇区传统居住重在保护,度假区旅游承载重在利用,新城区综合发展重在开发的多元化功能定位,真正实现古镇精准式保护利用。二是修缮为本,复活传统风貌。全面实施传统建筑群依法保护,秉持历史真实、风貌完整、功能延续原则,自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对古镇237处传统民居、名人故居、园林古桥等历史建筑集中进行保护性修缮,以传统技艺重现古建的传统风貌。大力实施不协调建筑依法整治,采取违建清零、企业搬迁、土地收储、功能置换等办法,对保护区内13家企业单位整体搬迁和对15300平方米违法建筑全面清零。注重传统风貌与人居功能的有机统筹,积极完善古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加强周边城市功能区配套,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维持原生态水乡传统居住功能,保证古镇传统生活场景的活态传承。三是保护为要,重现水乡魅力。以清末古镇风貌图为蓝本,在保持自然岸线、自然河床、自然走向基础上,对古镇13公里现存及历史市河进行疏浚和修复,并采取水岸同治、泥水并治、标本兼治的方法严格水体治理,古镇内河网水质显著改善。致力于街巷修复性保护,对古镇34条主要历史街巷根据历史意义、完整程度等分类实施保持、整理、修补、重构保护,并严格控制商业化区域,全面整治临街临河建筑特色,完整保存了运河城镇“井字骨架、水路并行”的历史格局和传统街巷,还原了古镇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乡风貌特色。

二、适度精准开发,焕发古镇活力

一是改造为先,夯实发展基石。深入推进南浔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房屋征收。加快推进古镇人口外迁,合理降低古镇人口密度。截至2018年9月底,已完成居民外迁2128户、近5000人,腾退企事业单位26家,腾出发展空间面积800亩。全面推进古镇区内立面改造工程,对镇、景结合部实行规划控制,出台民宿、酒吧等景区业态专项管理办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落实5A景区管理标准全域覆盖。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景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智慧景区全域覆盖。二是项目为要,提振发展实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洗粉兜旅居综合体为龙头,启动实施了一批基础配套、业态配套、旅游项目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古镇配套设施、丰富了旅游业态、提升了古镇形象。比如,以北部洗粉兜旅居区、中部人民广场区块、南部马家港区块等5个区块为重点,成功打造了巨人君澜酒店、运河酒店、古镇民宿群等旅游业态配套项目,增加客床位3000个、餐位4000个,大大提升游客承载量。同时,加快古镇景区东部新风貌的重塑,投资5.5亿元的古镇东大门提升工程即将竣工。三是产业为本,挖掘发展动能。破除“就古镇游古镇”的理念桎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打造江南水乡“大花园”,走“古镇+”全域旅游新路子。尤其是近年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打造江南水乡旅居地为目标,加快打造以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3个特色小镇为骨架、12个美丽乡村小镇为支点、143个“美丽乡村”为网络的旅游新空间,并赋予乡村游、度假游、文化游、工业游等旅游新内涵,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古镇景点游向全域景区游的华丽蝶变,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18年1-9月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22.16亿元,增长34.67%,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159.65万人次,增长28.51%,真正实现了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打造传承文章,留住古镇文脉

一是立足家风传承,延续“文化基因”。充分挖掘先贤家风文化,通过开展“最美家风+”系列活动,面向“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浔商后裔发出重扬家风的“家信”、成立“浔商后裔联络会”等活动,进一步弘扬崇德、向善、重教的南浔文化传统,不断挖掘、传播、践行家风文化,并注入新的内涵。比如,“四象”之一的刘家后人,多年来积极践行刘家“济贫行善”的家风精神,成立南浔中学教育慈善基金,10多年共累计发放奖助金160余万元,南浔中学获奖学生达500余人次,进一步弘扬了文明新风尚。二是立足文化传承,彰显地方特色。成立南浔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和“南浔学研究会”,集30余位院校专家的学术优势和地方学者的资源优势,潜心研究南浔传统历史文化,系统整理了以《南浔丛书》《浔根》为代表的30余本(册)研究成果,整体展现具有南浔特色的运河文化、园林文化、浔商文化、湖丝文化、湖笔文化、渔文化等地方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高度重视以湖笔、辑里湖丝、绫绢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支持传承场所建设、拓展遗产阵地、实施“本土人才”工程、拓宽传承人培养路径、支持创新创业、引导活化利用等措施,使1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最南浔”的独特标识和文化基因。三是立足遗产传承,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南浔的运河文化历史积淀,树立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使运河文化逐渐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独特内核。作为全国首个伴随大运河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南浔区委区政府已将运河保护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实施,对大运河2.18平方公里内頔塘故道和历史街区两大遗产要素予以整体保护,防止建设性、开发性破坏,严格落实运河文化传承和功能延续、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拓宽运河文化外延,讲好运河故事,围绕頔塘南岸改造、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积极探索规划运河全域旅游文化带,实现运河与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南浔旅游档次、打响南浔旅游品牌!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