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7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页 >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作者:林 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9   发布日期:2019-5-3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浙西南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以“坚持、拼搏、担当、创造”为核心要义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为国为民,担当奉献,要突破困境,创造辉煌。

一、“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概述

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是党自成立后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中逐步形成的心理、情感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党创造精神财富的总和。从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内涵可以看出,它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性,而且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回顾党的历史,在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里,有着珍贵的红色基因,让我们从中吸取正能量,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开拓前进。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红船精神,这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史诗般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所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新鲜的养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路上不容离身的珍贵行囊,鼓舞着中华儿女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

19355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余部挺进师独立开创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它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有20余县,中心区域是浙江省丽水市的松阳、龙泉和遂昌。根据地创立后,当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理想,担当革命责任,创造革命功绩。一是燃起浙江地区的革命烽火,奠定浙江革命基石;二是有力地配合闽浙赣三省的斗争;三是在战略上策应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四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扮演了中国革命南方战略支点的重要角色。浙西南革命精神由此产生,坚持、拼搏、担当、创造是其核心要义。在中国由革命时期进入到建设和改革时期后,“浙西南革命精神”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始终保持时代特色。因此,“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润养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优良传统。同时,“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与政治本色的完美展现,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和谐统一。在党的历史上,在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里,它是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我们在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过程中,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吸取正能量,坚定理想信念。

二、“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现实需要

(一)“浙西南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换言之,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生命所系以及力量所在。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巩固执政地位并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保证。在“浙西南革命精神”中,“坚持”是其本质,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领导浙西南地区人民开展武装斗争,让革命的种子在丽水大地生根发芽,并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当年鏖战此山中,热血染得乌溪红。鱼水相依深情在,浩气长存月光峰。”这是粟裕同志夫人楚青在遂昌县祭奠将军英灵时留下的诗句。19351月,中国工农红十军团突然被袭,主力部队2000余人被敌人包围,数天后,大部分红军牺牲,在革命军队处在万分紧要关头时,粟裕、刘英同志坚定革命信念,率领先头部队500余人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执行《中央军区关于红十军团转向浙西南行动的电令》。同年5月上旬,粟、刘二人挺进浙西南腹地,并开展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五六个月后,红军队伍和占领区域迅速扩大,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浙西南革命精神”承载着一种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南地区人民改变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理想追求,也蕴含着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坚持革命斗争的英勇历史。

(二)“浙西南革命精神”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面貌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不动摇。在“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拼搏”是其特色,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面貌。浙西南地区人民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时,始终心怀马克思主义信仰,全心全意干革命,革命必将胜利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不曾动摇,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高扬红旗、顽强斗争,描绘了一幅“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壮丽画卷。

19359月,国民党军队进攻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根据地不幸丧失。1936年初,幸免于难的红军重新发力,与第二纵队第四支队汇集在遂昌县陆坑源,建立小块游击根据地。同年4月,部队被国民党再次清剿,幸存的20余人又转移到龙泉、浦城边境青草洋一带顽强斗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粟裕同志从抗战大局出发,向国民党遂昌县当局发出《国共合作抗日建议书》。1014日,双方签署合作抗日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结束游击战争,投身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汪洋中。该队伍在以丽水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孤军奋战,曾牵制了国民党军队,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北上转移,并在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期时建立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把革命烈火燃遍了整个浙西南。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灵魂和思想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追求,浙西南人民用时光与生命铸成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契合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

(三)“浙西南革命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最高价值取向。在“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担当”是其宗旨,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秉持为国为民理念,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光荣使命。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革命先烈、原闽浙边委书记张麒麟带领浙南游击队继续进行艰苦斗争。1942年,国民党用五户联保”“串联报告等方式开始对其清剿,当地群众仍给他们送水送饭,掩护革命战士。虽有机会离开浙西南,但考虑到要保护浙西南地区的革命成果,张麒麟便以大局为重,毅然返回最危险最困难的浙西南地区。后因叛徒出卖,张麒麟被敌军包围在遂昌县三井村,在掩护其他同志突围时不幸牺牲,他的事迹映射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以丽水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尽管自然环境恶劣、武器装备差和医疗条件落后,却有1500余名革命先烈将理想和热血挥洒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相信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益,争取人民拥护和支持,是浙西南地区武装斗争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浙西南革命精神辉映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这是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根本价值导向。

(四)“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动力

伟大精神来源于伟大事业,伟大事业离不开伟大精神。在“浙西南革命精神”中,“创造”是其主题,是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所孕育出的各种各样的革命精神,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家园,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征程提供了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也加快了中国共产党事业前进的步伐。

1937 年初,顾忌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国民党当局发动了武器装备精良的十万大军对浙西南地区开展大规模进攻,而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不足500人。对此,能打仗会打仗的粟裕同志不拘泥于固定打法,灵活运用战术,突破了革命军队早期游击战中敌进我退的传统策略,开创性地实施敌进我进的战术,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相向对进、易地而战。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独特游击战术,是浙西南革命精神创造部分的光辉典范。这场战役不仅丰富了游击战术思想,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清剿,而且在革命胜利中迅速地壮大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让中国共产党革命有生力量得以生生不息,并更好地融入全民族抗日战争大势中。此后,由于“浙西南革命精神”力量的激励,以丽水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事业中,克服各种困难,跨越各样障碍,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奇迹。

三、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无论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浙西南地区人民始终在奋斗路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走出一条革命旗帜不倒、革命烽火不灭、革命奉献不变的光明大道。虽然主客观条件艰苦,有理想信念的支撑,浙西南地区人民同心协力并奋勇向前,经受住得与失、生与死、苦与乐和成与败的各种考验,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征程新挑战,我们党将遭受难以预见的问题和接连不断的考验。此时,具备不褪色不暗淡的理想信念是达到前进路上“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状态的思想基石。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记补精神的“钙”,点亮理想信仰明灯,站稳根本政治立场,培育高尚正气情操,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夯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基。

(二)为国为民,担当奉献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政党最有担当、最有抱负,很多人马上会想到中国共产党。”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化,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时刻被铭记在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和各个阶段的宏伟蓝图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抓实干,敬业奉献,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事业上不断写出锦绣文章。浙西南地区党的军队和广大群众在风刀霜剑面前,群策群力、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诞生,为好日子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武装斗争不断,热血温润红土,踏实工作不停,汗水浸湿衣衫,来换取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就和改革的辉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加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宏大,任务繁重。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继续奋斗,尽职尽责。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牺牲。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记在心中。同时,要在抓细抓落实上下功夫,避免“工作计划头头是道,工作效果空空如也”的现象,把担当的各项工作谋到新处、落到实处、精到细处。

(三)突破困境,创造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力是指党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党的创造力不仅与党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前中国共产党建设工作成效的评判标准在于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近14亿人口大国的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切实增强创造力。同时人数近9000万的党员也要汲取人类科学文化精华,探寻人生目的,确立人生方向,提升创造力。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要突破困境,创造辉煌。在新时代中,应紧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把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筑牢“两个坚决维护”与思想修养提升和具体工作开展紧密融合,而且要让“浙西南革命精神”时刻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作风,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党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创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