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8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江南文史 首页 >

古盐运河文化带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

作者:于 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83   发布日期:2019-5-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这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思想。大运河流经江苏多座城市,纵贯南北700公里,江苏也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千百年来,古盐运河哺育了泰州儿女,成就了大运河文化带泰州段西来一水绕城流,远客千帆次第收的繁华景象。研究古盐运河的发展历史,挖掘其中治理之道,能够更好地明确古盐运河在当代建设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泰州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厚植泰州城市文化的“根”与“魂”,进一步凸显塑造泰州水城水乡特色优势。

一、古盐运河文化带形成的历史追溯

古盐运河又称泰州运盐河、通泰运盐河、老通扬运河等。在泰州,古盐运河孕育了汉代的海陵仓,兴起了南唐的泰州城,留下了唐代时日本国圆仁和尚“笔书通情”学术交流的风采,引发出南宋文天祥“海陵棹子长相顾”的诗句,烙下了李庭芝抗元赴死跳莲池的正气,刻下了元末张士诚振臂一呼的身影,立下了清官林则徐永禁“越漏南北货税”的碑文。古盐运河为泰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开挖盐运河的目的是为了盐运贸易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数年后,刘邦封侄子刘濞做了七个诸侯国之一吴国的国王,史称吴王。刘濞成为吴王之后,在古海陵建太仓,大量囤聚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依靠黄海开发的天然资源——“煮海为盐。古海陵盐业由此勃兴,其盐业生产模式影响了之后若干年。多年的囤积,刘濞的海陵仓已是仓廪实而有余裕,而思通商贩售了。于是,刘濞下令开挖盐运河,由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所开邗沟的茱萸湾,向东开凿邗沟支道,直抵海陵仓,下游至海安,最终到达当时盐场之最的如皋蟠溪(今十里铺),全长100多公里。隋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盐运河连接上了这条大动脉。资料显示,这条古盐运河是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开挖时间仅比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开凿建造的都江堰晚77年,比京杭大运河1293年全线开通早了1400多年。盐运河的开凿始于原始的治理思想,却智慧地处理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治理效应由此凸显,加强了古海陵与周边城镇的联系,为发展运河城镇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盐运河成为活络古海陵的经济命脉

    盐运河不仅带动了盐贸易,也带动了盐运河两岸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催生了海陵县的诞生,进而沿河的塘湾、姜堰、白米、曲塘、海安、如皋等城镇,也先后陆续发展起来。吴王刘濞建粮仓、煮海盐、挖运河、造舟楫等治理行为,使得吴国的盐业、粮食业、造船业等行业逐渐繁荣,盛产的盐粮,不仅能供给当地百姓,而且还富余,大量外运,致使吴国“国用富饶”。可以说,古盐运河为古海陵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这是海陵历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对之后的海陵文明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价值取向

开凿和建设大运河的初衷在不同历史时代却不一样,甚至带有明显的国家战略目的,例如:夫差开凿邗沟是为了北上称霸;隋炀帝开凿隋唐大运河是为了江淮和江南的物产以及征服高丽,从而稳定边疆地区;唐宋时期修护运河是为了畅通漕运;元代和明清是为了控制江南和便于南北之间运送物资。但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政治行为,却繁荣了运河沿岸地区,特别是形成了丰富的运河文化。千百年来,古老的运河仍在流淌,其交通功能虽然略有下降,但文化功能却更显凸出。古盐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运盐而开凿修建,长久以来在里下河地区形成了“盐文化”“盐税文化”等。在当代,建设古盐运河文化带,必须与历史任何时代的出发点作出区分,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取向。

1. 坚持整体综合开发打造。大运河包容”“开放”“融合的特征,必须坚持以大胸怀”“大格局”“大合力进行整体综合开发打造。古盐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分布众多,需要坚持系统性思维,科学把握点、线、面、体的关系,进行整体保护性开发与综合利用,将其打造成地区观光区域中心,将沿线的旅游观光、慢生活体验、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资源有机整合,打造成一体化的地区观光中心。比如,建设明清旅游观光街、古盐运河博览园、古盐运河温泉酒店、健康养生中心、民俗文化区、水上运动功能区、水主题休闲风情街等诸多项目,以满足“文化名城”的发展需要。

2. 坚持服务于城市经济。在历史上,大运河的畅通带来商业的繁盛,商业的繁盛又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运河、商业和手工业共同促进了运河城市经济的繁荣。(董文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未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运河城市都是水运交通枢纽,其共同特点是四方辐辏,百货云集,商业繁盛,手工业发达。可见,大运河对一个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巨大。如今,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旨在重新发挥运河文化对城市产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以文兴城,特别是围绕古盐运河发展运河特色文化产业,以运河为纽带对接运河沿岸城市,在文化上寻求共同点,在产业上寻求互补处,为泰州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3. 坚持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在隋朝,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盐运河通向了这条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才慢慢积淀了厚重的泰州历史文化。泰州作为苏中的门户城市,盐运河是大运河支线,在当代需要进一步挖掘境内古盐运河文化的底蕴,以提升泰州城市文化品质。一座城市,随着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将以其强大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来观光旅游、投资、居住,从而产生以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推动城市经济(物质文明)发展。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古盐运河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搞面子工程、不上大项目,认真地遵循运河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既要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也要注重相关遗址文物的保护,做到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真正把古盐运河文化的美留下来,用最自然、最节约、最有效的活态传承的方式,让每一处历史遗址重新活起来,让活着的运河和历史遗迹原汁原味地展现魅力,真正在新时代传承好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把这条千年的古盐运河建设成一条贴近泰州群众、服务泰州民众、融入市民的生活之河,能承载人文、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幸福之河”。

三、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路向

在江苏大地上,省委省政府已经吹响了“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打造成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的号角。泰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来了要“努力把古盐运河打造成生态的河、文化的河、繁华的河、惠民的河”作为打造目标。当前,必须促进古盐运河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延伸拓展,发挥古盐运河文化带作用。

(一)科学规划古盐运河,推动古盐运河文化高品质传承发展

一是高品质规划。江苏省有关规划单位对泰州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定位是“依托大运河支线老通扬运河形成的盐税文化与江淮交融水城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包含古城护城河展示带、运河姜堰区段展示带等2个集中展示带,以及14个特色展示点。这一规划框架性内容较多、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法。拟对这一规划进行总体再提升,邀请国内顶级规划公司进行整体包装、立体打造,同时编制古盐运河文化带在两岸控制性规划、开发利用规划、生态绿道规划、码头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文化资源保护发掘规划等方面作出深度规划,确保规划的统一性、严肃性,推进规划落地,充分发挥古盐运河的综合效应。二是高程度保护。泰州先人不仅开挖了运盐河,还先后开挖了唐代的中市河、宋代的环城河、元代的南官河、明代的泰东河,这些都是泰州“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尽快组织开展以运盐河为主体,相关其他河流的遗址遗迹排查勘探工作,建立运河文化遗产大数据,并对运河遗迹进行实时监测,发挥“河长制”作用,实现运河巡查全覆盖。立刻启动古盐运河的申遗工作,增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与此同时,立即启动盐税博物馆二期工程,列入市政府2019年工作计划,以对古盐运河相关遗迹进行更好保护,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三是高品位宣传。重点围绕“泰州水文化”以“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为平台,持续深入开展古盐运河文化宣传,以古盐运河为主线和纽带,将泰州的水文化、盐税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机地串联并进行融合,传播古盐运河故事,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侧重表达运河母亲河对泰州和梅文化的深厚滋养,树创泰州城市文化品牌(2018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已经开展古盐运河文化的相关宣传推广工作)。

(二)绿色建设古盐运河,始终确保古盐运河的生态本色

“生态是根本、文化是灵魂”。大运河沿岸各地文化带建设,无一不将文化带建设与绿色生态结合起来,将绿色深深融入进文化带建设。泰州古盐运河要想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守生态底色、确保生态本色、做足生态文章,以此释放出古盐运河的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把古盐运河建设成为泰州“生态名城”的绿色廊道。一是建立防范古盐运河污染机制。摸底排查古盐运河沿岸化工企业、造纸企业以及可能存在污染企业。一方面,要求存在污染相关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对于无法实施绿色生产企业,另行选址加快搬迁。同时,制定古盐运河水污染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水污染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古盐运河沿线抗水污染风险防范的能力。二是建立古盐运河生态修复机制。据调研,古盐运河水量偏少,水质标准依然过低(部分水域时常在IV-V类徘徊);跨域治污进入瓶颈期,考核标准相对较低;局地治理缺位,垃圾设施供给及有效引导不足。面对现实境遇,结合实施环境保护“263”行动计划,以此为契机,强化古盐运河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运河流域大气、水、土壤污染的联防联控联治,严格对污染事件的执法力度,立即开展港口和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工作,推进古盐运河水污染防治、河道治理、两岸垃圾清理,提高运河水质,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是建立古盐运河多部门协调治理机制。当前,古盐运河治理和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之中,但却存在水利和交通部门在制定方案时,各行其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迟缓。水利和交通航道部门可以相互协作,部门协同运作,减少行政资源浪费,构建跨流域治水责任机制。其一,以泰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以水利局和文旅集团为主要实施单位,文化、交通、城建、旅游、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架构,最大化政府的投入与产出比。其二,借鉴杭州等地做法,筹建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制定出台扶持奖励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古盐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的全社会合力。

(三)利用古盐运河文化,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历史上,古盐运河就发挥了对泰州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泰州盐税在国家税收中曾占居很大比重。如今,建设古盐运河文化也必须与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一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旅游,将《泰州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开发的十大旅游线路进行适当的调整,链入以古盐运河文化旅游线为基础线的旅游网。比如,策划以古盐运河、泰州地域城河、溱湖、千垛等与关联的水城风情旅游线。策划以盐税文化为中心,整合范仲淹、王艮、胡媛、梅兰芳等与文化关联的运河文化旅游线。策划以古盐运河沿线风景,整合望海楼、凤城河风景区等资源,串联中国医药城康养基地,打造与“养生”关联的古盐运河健康休闲旅游线;实施“文化+农业,传播里下河农耕文化,彰显泰州美丽乡村风情,谋划建设一批创意主题农家乐、开发一系列特色农副产品;实施文化+创意,发挥“‘微影我们微电影大赛”“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等平台,结合全市优质盐运河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旅游衍生品设计等活动,积极推动作品落地孵化成产品,开发一批具有泰州特色的古盐运河文化创意产品,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消费需求;实施文化+园区,发挥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作用,围绕古盐运河进行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档升级,在园区内打造众创空间,把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成为以古盐运河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二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谋划争取,策应大健康产业发展,以盐运河、凤城河周边区域为核心,以凤城河历史文化长廊项目、泰来面粉厂近现代民族工业遗址项目、天幕上文化综合体项目、大运河景观提升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大运河现代服务业,完善古盐运河沿线酒店、停车场、公共厕所、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积极打造“古盐运河智慧体系”,抓好“一中心、两平台、三系统”(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运河管理体系、运河旅游体系、运河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古盐运河文化带的“软硬”基础,进一步壮大城市经济,早日重现泰州的繁华盛景。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