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8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新时代新发展 首页 >

强化苏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支撑功能

作者:佳 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58   发布日期:2018-12-17

苏南是全国土地开发强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都面临着空间狭小、土地资源有限等困境。苏南要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必须着力盘活存量空间资源,着力补齐特色空间发展短板,以特色载体集聚特色高端要素,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支撑功能,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苏南拐点”。

一、背景分析

全球经济秩序重构和主要经济体政策变化,直接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和区域分工。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深入推进和要素制约显现,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和企业、区域竞争策略的变化,需要发展载体重构和优化。

 1. 从稀缺要素流向看,从要素单向自流转向要素多向逐利。浦东开发开放掀起了长三角区域开放发展的高潮,境外技术、订单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涌进苏南,大量产品和零部件出口境外,这种有序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产品链分工,使苏南成为举世瞩目的外资高地。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高铁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效推进,经济发展的地点空间正在被流空间所代替。地点空间不再是区域经济的核心优势,流空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要素流的密集网络,而在于有没有顶级的高端特色载体,借助“流空间”吸纳并留住专业要素,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 从工业发展阶段看,从产品制造优势转向装备制造优势。工业化初期由于具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产品组装加工和简单制造是区域进入工业化初期的必然选择。随着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动力成本会快速攀升,产品制造优势会逐渐失去,企业需要开发人口的智力红利。借鉴工业化先发国家如德国、瑞典等国经验,当制造产品的比较优势失去以后,数十年的制造经验积累将成为高端装备出口的关键资源。苏南聚力发展先进智能装备制造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和服务质量、提升产出效益,而且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需要嵌入研发、设计、数控环节,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是苏南分享新一轮“工程师红利”和“大学生红利”的理想抓手。

3. 从消费升级角度看,从物质产品制造转向软资源的嵌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需要将会快速从满足生理需求的物质产品制造,转向满足安全和精神需求产品制造。随着城市精准化管理要求提档,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管理部门的智能化服务设备需求将会增加、升级,公共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宽。智能化管理、服务设备制造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新材料、集成电路等产业的支撑。精神需求产品定制需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创意等产业的滋润,需要有特色载体提供消费体验及低成本制造。产品的高端化会导致企业投入装备价格昂贵,而产品的非标准化难有足够大的规模效应。因此,风险投资、设备租赁、共享车间等需求急剧上升,迫切需要相关企业的高度集聚。

4. 从技术创新规律看,从单兵突进创新转向集成聚合创新。苏南民营企业大多是靠为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做零部件起家,随着国有企业更多地向军工装备和基础设施领域发展,民企为国企做配套生产需要跨越技术资质门槛。由于苏南生产和环境成本上升,工业用地供给短缺,外资企业新增的产能正在逐步向东南亚、印度等地布局,零部件生产增长空间极为有限。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应将重点放在集成创新,特别是重点鼓励民营企业进行终端装备制造,不仅是加快实现我国高端装备进口替代乃至出口的需要,也是实体经济新时代更好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更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终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技术创新从单兵突进向集成聚合创新转变,而集成聚合创新需要平台企业和专业载体支撑。

5. 从企业竞争策略看,从同质低价竞争转向错位优质竞争。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使用标准装备,导致产品功能和品质具有同质性。一旦出现产品过剩,企业竞争的最优选择就是压低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当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无太大的压缩空间时,企业就会面临生存危机。工业化中后期企业不至于沦落为僵尸企业的关键,在于错位发展,制造业企业的错位发展,在于研发和使用不同的生产装备。错位发展需要有大量的同行合作者集体攻关和配套支撑,需要近距离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错位发展企业需要承担比普通企业更多的风险,而且风险的社会化分摊需要大量的风投、保险、担保等集合投资机构近距离地信息甄别,以降低风险管控成本。

6. 从区域竞争态势看,从单个城市间竞争转向城市群竞争。中、美、欧综合经济实力竞争,核心是支撑三大板块的核心城市群功能竞争。因为全球1.5%的城市群土地上聚集了世界一半生产活动,美国2.43亿人集中在全国土地面积3%城市群内。目前,长三角城市群不仅要聚力追赶和超越美、欧、日等全球先发城市群,还要高度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雄(安)、成渝等城市群快速发展。苏南地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板块,应当为克服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功能同质、产业同构、路径同途等痼疾,进行更大力度的自我疗伤。同时,要高度关注引以为豪的乡镇工业、小城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定位引领产业和空间的嬗变,更好地嵌入到城市群的核心枢纽和全球产业链及高端环节。

二、对策思考

经过前两轮发展苏南构建了一大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空间资源,但也存留着大量亟待优化提升的空间资源。紧贴优势资源科学定位、构建细分市场顶级平台、注意多目标系统推进、创新要素投入保障机制等,是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支撑功能的主要路径。

1. 紧贴优势资源科学定位。一是厘清存量资源进行定位更新。各类高新区和经开区需要实现普通要素成本低地转变为高级要素入驻成本洼地。近十年建设体量庞大的三创载体,需要通过有效地补短板和机制创新,实现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规模化。已经挂牌的各类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园,需要更加聚焦某一特色产业或者是某一特定环节,加大平台建设,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乡镇工业集中区定位雷同,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分工的不多,产出效率普遍不高。数量庞大的开发不很成功的商业街和专业市场,业态低端,业态融合滞后,面对电商冲击正在走向逐步衰败途中。这些都需要政府、智库、龙头企业合力谋划,精准规划和推进更新。二是梳理优质资源进行定位出新。借助“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精准梳理区域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比如:无锡市级层面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七大重点发展产业,调整为重点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使高端资源能有效地聚焦导入。三是紧盯未来产业进行引领定位。苏南作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板块,必须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尽早谋划、腾出资源、跟进推动,尤其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和健康产业等方面要致力成为全球第一方阵,引领行业发展。

2. 构建细分市场顶级平台。平台型经济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赢者通吃特征,是区域抢占全球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最重要抓手。一是致力引育有区域特色的平台型企业。阿里巴巴和华为的快速崛起,印证了平台型经济的先发威力和对区域经济强大的带动作用。苏南应致力在工业物联网、网联车、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家居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引育平台型企业,尽早抢抓平台型经济发展短暂的窗口期展现红利。二是紧紧瞄定细分市场的顶级平台构建。互联网+”的平台型经济尽管已构建了足够多的先发平台,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文化、健康、养老、生态……”平台将会不断涌现,其对顾客的粘性比“互联网+商务平台更强,更难以替代。比如:201111月成立的无锡洲豪物联,以互联网+佛教文化为服务内核,以寺院+法师+信众+供应商为核心商业模式,拥有上线寺院3500多家,服务信众超过350万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佛教文化垂直应用服务互联网平台。三是系统谋划现有顶级平台的升级路径。平台间竞争比传统的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只有不断升级,才能确保平台的领先优势。比如:无锡灵山公司为确保平台持续的竞争优势,从灵山大佛九龙灌浴灵山梵宫、五印坛城→拈花湾小镇,目前正在全力打造5.0版的生命健康小镇。

3. 加快载体资源流动共享。新经济业态的多元,使许多载体产业发展面临相关要素缺乏的痛点,载体功能升级就是针对诸多痛点对症下药,加快相关载体间要素的互流互通,实现分工协作。一是促进企业和产业的互动。稀缺要素向报酬较高区域的自由流动,是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的本质机理。要查清龙头企业和专业载体发展的痛点,查摆产生痛点所缺乏的要素。通过不同专业载体间的企业互动,扩大市场机制作用范围,促进要素有序流动,用无形之手治好专业载体各自的痛点。专业载体之间只有聚焦聚力于劳动力分工,才能产生新经济的隆起效应。二是推进空间和资源的互用。新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和政府进行专用性基础设施投资承担很大的风险。只有实现载体资源和专用性设施的互享,拓展受众范围,提高使用效率,才能产生规模效益,降低企业和政府的投资风险。三是强化政策和保障的互推。创新驱动的动能大小,关键取决于稀缺要素自由流动的动能。目前稀缺要素流动的动能损耗主要来自企业治理的理念和制度的落后、市场体系建设的滞后、政府管制和服务的束缚。释放理念、制度、机制等软资源红利乃是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苏南地区有政府强力推动经济转型的传统,也是取得骄人业绩的制胜法宝。实现政策互推,不能完全采用本位利益最大化原则,不能“只进不出”或“只挖不推”,必须精准地挖和大胆地推,才能顺应和助推稀缺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放大其产出效益。

4. 注意多目标的系统推进。一是着力山水资源的系统开发。目前苏南山水资源开发水平较低,大部分用于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即使山水资源用于旅游开发,大多数业态开发都以观光、餐饮、农家乐等低附加值开发为主,用于高端研发、高端设计、高端养老、高端养生和高端度假的业态开发较少。山水和旅游资源作为工业化后期的最稀缺资源,是提升产业开发载体宜居宜业水平的着色剂,是集聚高端人才和高端资源最主要的强磁场,更是助推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发展的添加剂。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坚持产业优先。目前苏南各板块都在进行黑臭水治理、打通断头路、棚户区改造、公用设施升级和地铁配套设施建设,但由于缺乏多目标的系统推进理念,整体效益不是最优。因为个体最优一定是整体不最优,整体最优一定是个体次优。多目标设计一定要坚持产业优先,以产业补链、扩链、强链、建链为空间优化的首要目标,注重空间核心区域的颜值印象,注意生活生产、生态融合和入驻要素的多样性。注重通过企业、人才、金融、生活元素的精巧导入,衍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科学把握可控存量与不确定性增量的弹性链接。三是系统集聚急需的人才资源。关键技术的顶尖性人才、各类平台市场化运作人才、民营企业代际更替过程中稀缺的经营管理人才,是苏南当前最急需的资源;外企、国企、大型民企高管创业人才,是苏南急觅的资源。应充分用好周边大城市人才高地,进行定靶引进。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关键在于定靶的精准度、企业机制的创新度、生活环境的宜居度和引进政策的精巧度。

5. 创新要素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突出市场主体作用。坚持企业主体、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选择符合发展定位、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由投资公司统一承担载体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管理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建设大项目、布局产业链的优势和能力。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在研究促进特色载体快速发展的政策组合,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二是优化PPP运作模式。工业化后期大规模产业资本投入领域逐步缩小,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市场机制的作用领域逐渐向金融、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科技等方面拓展。尚有开发潜力的市场,需要的人才多元、涉及市场主体多样、分布空间广泛、利益诉求各异。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PPP运作模式,加快在金融、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科技等领域采用公私伙伴式发展模式,在确保不影响民生福祉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社会领域的产出效应。三是加快政府的退二进三。通过大力引育专业化平台公司,使政府从直接进行开发载体运行的二线,逐渐退至抬头望路、把握大势和政策支撑三线。可以通过组建由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载体主导产业平台,将主导产业集群中的各类专利、品牌、设计、技术、工艺、设备、市场、营运、管理等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整合到一个平台,不仅可以降低单个企业形成软资源的成本,而且通过平台内的有偿使用,大大缩短软资源投入的回收周期。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承建和运营特色载体,加快形成产权明晰、符合市场规律的特色载体商业运营模式。通过搭建专业人士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平台,探索公众参与载体社会治理的新渠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院无锡分院)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